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汪友若)3月26日,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在今年中国股票上涨约20%之后,预计还会有更多基本面驱动的上涨。不过他也提示行情节奏可能会因外部风险因素扰动和获利回吐压力而有所放缓。
全球投资者重燃对中国股票的兴趣
“在刚过去的这一个月里,我们与亚洲、美国以及欧洲的投资者们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着重探讨了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些看法与见解。中国已经重新回到了投资者关注的视野之中,至少在投资者兴趣方面是这样。”刘劲津表示,总体而言,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达到了自2021年初以来的最高点。
中国重回投资者视线有几个原因:首先,截至报告发布时,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年内涨幅分别为16%和23%,明显超过了发达市场以及除中国外的其余新兴市场表现。其次,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和中国股票前景的看法。第三,监管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最后,全球股票投资者正在积极寻找美国股市以外的替代品,鉴于中国在流动性、估值和多元化方面的吸引力,中国市场被视为潜在的资金流入市场之一。
在此前的中国市场反弹中,对冲基金和南向资金一直表现活跃。高盛PrimeBrokerage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净敞口和总敞口不断增加。在共同基金领域,专注于新兴市场和亚洲地区的投资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也提高了对中国的配置。
刘劲津预计,在中国股票今年迄今已经实现了约20%的涨幅后,其基本面复苏仍有望迎来更多上行空间。此前,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85点,以纳入人工智能带来的上行动力,这一预测基于该指数2025年12倍的合理市盈率(目前为11.5倍)和9%的每股收益增长(共识为8%)。同时,高盛预计沪深300指数的目标价仍为4700点,代表12个月20%的价格回报。但刘劲津也提示,由于外部风险扰动以及获利回吐的压力,上涨行情后续可能会放缓节奏。
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变革
“我们发现,大多数投资者都认同DeepSeek或许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存在。”刘劲津称。
在宏观层面,高盛的经济学家估计,到2026年,人工智能将开始提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在2030年为年度GDP增长提供0.2至0.3个百分点的提升。在股票市场,高盛估计,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每年将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造新的收入机会,将中国市场的每股收益(EPS)提高2.5%,将中国股票的均衡估值提高15%至20%,并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流入。
除了科技产业中的结构性增长机遇外,全球投资者还非常关注传统经济中的一些“绿色萌芽”。高盛研究部认为,房地产市场方面,由于抵押贷款利率下降、租金收益率上升以及部分住房政策限制放宽,一线城市的房产交易量(新房和二手房)似乎已经触底反弹。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房地产库存月数(相对于销售)回落到历史正常水平。
其次,挖掘机销量在今年的前两个月里大幅增长,这通常被视为基础设施和建筑行业需求的衡量标准。高盛的经济学家还认为,鉴于外部因素扰动小于预期、商业信心的恢复以及信贷增长势头强劲,他们对中国2025年第一季度和全年GDP的增长预测或有上行空间。
科技板块仍是核心主线
市场风格方面,投资者也高度关注本轮行情是否会从科技股扩展到其余板块。
刘劲津表示,历史经验显示,指数上涨和回报高度集中于部分股票的现象在A股并不罕见。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代表的科技企业占整个市场的总收益权重仍然较低。而且科技竞争中的“赢家通吃”性质表明,科技企业中的领先者延续优异表现的潜力依然存在。
“在我们看来,科技股行情全面扩散的必要条件将包括广泛的经济复苏、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等一系列信号。根据高盛的预测,这些条件更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初实现。在此之前,我们仍将在消费和周期行业中,优先选择具有超额收益的个股机会,而非趋势性的整体上涨机会。”刘劲津称。
从投资组合构建的角度来看,高盛将H股中处于产业链中后周期的人工智能受益标的列为核心持仓,同时也看好A股中消费和周期性行业的部分优选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