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3月26日电(陶伟)人民网安徽频道从合肥市获悉,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将于3月30日开启。
本次大会将发布一揽子措施,计划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三年内投入20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并提供每年1亿元专项补贴,全方位保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现场将成立合肥市智能机器人专家指导委员会,汇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宏、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梁斌等以及国内智能机器人领域权威专家、头部企业高管与行业领军人才,推动企业协同、场景创新、项目落地等,构建全链条决策支持体系,打造产业链发展闭环,营造研发、制造、训练、测评、应用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大会还将组建产业生态联盟,国先中心与华为、科大讯飞、江淮汽车、联宝科技、阳光电源、江淮中心、埃夫特、乐聚机器人、中科深谷、众擎机器人、零次方等企业将完成战略合作签约。通过联合研发、多元应用场景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安徽频道注意到,本次大会专门设置了互动展区,12家企业共计约20件展品在现场展示,涵盖5款不同型号的人形机器人、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弹钢琴机器人、按摩理疗智能机器人、文旅四足机器人、智能心理筛查机器人、多模态交互机器人表情头、灵巧手等多款产品。
现场汇集华为、科大讯飞、江淮汽车、联宝科技、阳光电源、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零次方机器人等一批头部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世武等专家将进行现场分享。
据悉,在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合肥将实施车机人协同计划,借助整车厂供应链优势,延伸技术,构建协同创新生态,降本促升级;打造精加工服务平台,依托智能制造优势,根据定制化模块,政企合力为机器人企业降试制成本;建设机器人数据采集和训练场,复刻真实场景,推动模型互通,提升训练效率与泛化能力。
同时,打磨8大领域业务场景,采用迭代模式,构建多场景智慧体系,加速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加速双形态机器人耦合,建联合实验室,突破协同技术瓶颈,制定交互规范提效率;助力标准制定,联合科研机构,打造先进测试平台,对接部委推动国家标准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是国先中心(合肥)与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首次携手“心谷联动”,实现产业创新与生态创新同频共振。国先中心(合肥)和科大硅谷均是新时期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探索,锚定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的“组合拳”,推动创新能级的跃迁。
国先中心(合肥)围绕高端资源导入,发力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领域;科大硅谷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紧跟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产业体系建设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联合建立首个合肥市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盟,“政产学研金服用”同向发力,推动“链主企业+科创平台+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据悉,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科技创新能力跃升,以国先中心(合肥)引领产业创新体系突破,以科大硅谷促进创新创业生态深入优化,合肥构建出以“两心一谷”为支撑的“Y”型城市创新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