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智变”催生产业新增

人民资讯 2025-03-26 17:17:13

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以打造“中国丝绸新都”为目标,聚焦桑蚕茧丝绸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丝绸生产工艺实现多维度突破。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步跃升,为全区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技术创新引领工艺升级,破解“卡脖子”难题

宜州区瞄准产业链短板,率先在织造、印染等核心环节实现技术突破。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全真丝壮锦提花生产线,填补了广西全真丝织造空白,其研发的“南方丝巢”品牌高端丝绸产品通过国际奢侈品牌认证,推动本地丝绸从原料输出向高附加值成品转型。此外,丝绸之路控股集团2000万米丝绸炼染印项目落地,终结了广西丝绸产业长期依赖外省印染的历史,实现“织—染—销”一体化,综合能耗降低15%,产品色牢度提升至4级以上。

在智能化领域,宜州建成桑蚕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覆盖200户智慧养蚕设施,通过实时监测温湿度、自动喂蚕等技术,将养蚕成功率提升至95%,蚕茧质量从4A级跃升至5A—6A级,直接带动每吨生丝售价提高2万元。

生产效率倍增,规模化优势凸显

通过“机器换人”与流程再造,宜州丝绸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恒业丝绸等龙头企业新增剑杆织机20台,坯绸年产能增加160万米,缫丝综合能耗下降10%;嘉联丝绸推行“自动剥茧—智能选茧—数控缫丝”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摘茧效率提升20倍,万米绸缎人工成本减少30%。2024年,全区规上桑蚕茧丝绸企业产值达35.05亿元,同比增长11.27%,白厂丝产量、缫丝加工能力稳居广西县域首位。

循环经济赋能,资源利用率突破90%

宜州将桑蚕副产物“吃干榨尽”,形成“桑—蚕—茧—丝—绸”主链与“桑枝—生物碱”“蚕沙—有机肥”“下茧—蚕丝被”等衍生链并行的循环模式。五和博澳公司利用桑枝提取总生物碱原料药,年产值超亿元;15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开发蚕蛹蛋白饲料、桑叶茶等产品,使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2%,带动产业附加值提升40%。2024年,制糖及桑蚕副产品综合利用产值达14.43亿元,创历史新高。

品牌与标准双驱动,抢占行业话语权

依托“宜州桑蚕茧”国家地理标志,当地企业参与制定6项行业标准,推动“绮源”“南方丝缫”等5个品牌获评广西著名商标。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心建成后,宜州指数成为全国茧丝定价风向标,2024年丝绸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8%,远销意大利、日本等高端市场。(林秋妮)

0 阅读:9

评论列表

用户46xxx85

用户46xxx85

1
2025-03-26 21:02

今天晚上九点还卖28元一斤,第二天降到15元一斤,有人能回答养蚕农民这个问题吗?我和我老婆辛辛苦苦养了将近二十天,突然降价到15块一斤,我们算了账,每天一人得20块钱,哪电费药费各种必须品呢?得钱吗?

人民资讯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