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下修村委会紧抓大桥自然村创建党建示范点契机,以深入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为抓手,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建设的发展优势,推动和美善治乡村建设。
常进万家门,架起党群“连心桥”
下修村构建“镇级干部深入访、村级干部普遍访、普通党员就便访、互助工作队志愿访”工作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走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话发展。
借助“树头讲座”“板凳闲话”等接地气形式,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将宣讲课堂搬到村民身边、办到庭院内,让村民及时知晓、理解并享受政策,实现从“旁观者”到“支持者”“参与者”的转变,绘就党群同心开展乡村绿化、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同心圆”。
目前,大桥自然村累计开展入户宣传宣讲36场次,带动党员群众1300余人次参与植绿护绿、环境整治等工作,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和美乡村建设新局面。
熟知万家情,用活民意“听诊器”
下修村以深入践行民情日志“一线六民”工作法为抓手,推动驻点镇干部联动村“两委”干部,携带民情日志本积极入户走访,精准掌握民情民意。
工作重点突出“一老一小”群体,针对孤寡独居、留守儿童、五保低保等特殊群体,严格落实每月必访制度。
创新推行“问基本情况、问困难需求、问意见建议”的“三问”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中深入听民声、察民情,切实把群众问题“问清楚”,把群众的意见“提出来”,并将发现和收集到的问题信息逐一汇总梳理记录到民情日志中,为精准解决群众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累计联系服务大桥自然村村民120户,实现走访全覆盖,收集整理民情民意20余条,成功推动解决村中文体活动设备匮乏、生活垃圾投放杂乱等问题与困难。
纾解万家忧,疏通民生堵点
下修村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走访摸查、清单梳理和联动处置等,构建起“问题发现—事项流转—联动处置—结果反馈”的事件闭环处置流程。
同时,运用“五事共治”议事商事模式,针对村中重大事以及村民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镇村干部与村民代表联动商讨解决方案,凭借“上下联动”的方式有效化解村民矛盾纠纷、期盼事项等13件。
如镇村党员干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利用省政协派驻帮扶的资源优势,开展村前明渠整治项目,并引入光伏休闲长廊建设,有效解决村前排水渠杂草丛生、垃圾堆积,雨时积涝、晴天发臭的问题,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推动了村集体增收。
办好万家事,拓宽惠民“服务面”
下修村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村民关切的民生“微项目”和“微实事”,定期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
借助党员积分激励,依托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的“一网三单”网格服务机制,推动党群服务提质、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惠民实事落地见效。
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整合共建单位、党员群众等多元力量,共同推进绿美乡村生态建设,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7间,创建“美丽庭院”10户,培育生态小板块9处,打造绿美村口、绿美村道、绿美碧塘、绿美巷道和绿美休闲广场“五个绿美”景观,以乡村绿美“小切口”实现人居环境“大提升”。
在产业发展上,依托“甘蔗文创+”产业模式,引导村民盘活自家庭院空地,改造为集甘蔗饮品、甘蔗钵仔糕等特色产品的营地风休闲饮吧,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成功打响“下修甘蔗”农字品牌,助力村民增收。
此外,通过调规盘活20亩闲置村集体土地,谋划引进农产品种植、加工一体化企业,构建“土地出租+入股分红+就业增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