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间,中国海油官微发布消息称,日前中国首口海上CCUS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预计10年累计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
据中国海油介绍,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所在海域水深约90米。该平台所开发的恩平15-1油田为高含二氧化碳油田,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实施CCUS项目,可实现油田增储上产与绿色低碳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恩平15-1油田CCUS项目的研究于2023年底启动。中国海油经过研究,选出距离恩平15-1平台2.4公里、地下1200至1600米的4个“黄金层位”实施二氧化碳回注,单井覆盖油藏储量750多万吨,可较大幅度提高低品位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2023年6月,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投用了中国海上首个CCS(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近13000小时,回注二氧化碳超18万吨。
此次启动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将进一步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不仅实现增产,而且能降碳,推动海上CCS向CCUS技术转变。
2023年3月,丹麦正式启动在北海海底储存二氧化碳的项目,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岸碳入海”的国家。同时,挪威、美国、巴西、日本等国家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岸碳入海”示范项目。
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2023年,自然资源部首次发布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预测封存量达2.58万亿吨。
据《中国石化报》报道,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超120个,二氧化碳捕集能力达600万吨/年。低成本、低能耗的新一代碳捕集技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正由中试逐步向工业示范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