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编辑徐光
随着上海发布2024年统计公报,长三角三省一市均已公布了2024年常住人口变动情况。
截至2024年末,四省市常住人口已达2.38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16.9%,相当于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长三角。
四省市中,江苏的人口规模继续位居第一,常住人口达8526万人;浙江常住人口增加43万人,连续四年保持增长。
图源IC
浙江常住人口连续四年增长
浙江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迁移,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
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末浙江全省常住人口6670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4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17‰,死亡率为6.53‰,自然增长率为-0.36‰。
2024年浙江11个设区市的常住人口全部增长。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分别增长10.2万人、8万人、9.1万人,合计27.3万人,占全省增量的比例超过六成。
江苏人口规模仍居长三角第一,总量保持稳定。
江苏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全年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2.5‰。
事实上,江苏此前已维持多年人口增长势头。回看2014年末到2023年末,江苏常住人口由7960.06万增加到了8526万。
作为人口输出大省的安徽,近年来人口回流趋势明显。
安徽省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3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增长0.03%。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6.17‰,死亡率8.41‰,自然增长率-2.24‰。
其中,合肥市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城镇化率86.38%,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上海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80.26万人,较2023年少了7万余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4.75‰,死亡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为-1.53‰。
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整体稳步增加,主要归功于各地不断的人才引进。
例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方面。据猎聘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大学生就业趋势报告》,长三角毕业生留存率从2022年的55.2%增至2024年的64.6%,城市群形成良性的人才留存氛围和流动机制。
图源IC
长三角三座城市瞄准千万人口
随着合肥晋级为千万人口城市,目前长三角地区共有四座城市人口突破千万,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和合肥,遍及三省一市。
“千万常住人口”常被视作衡量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千万人口俱乐部”的成员?
目前来看,温州是离千万人口最近的城市。数据显示,2024年温州常住人口达到985.2万人,相比2023年(976.1万)增加9.1万人。
早在2020年,温州就正式提出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战略。据温州“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末力争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的新台阶。
浙江另一座城市,宁波近年来常住人口也在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940.43万人增至2024年的977.7万人,4年增加了37.27万人,年均增长约9.3万人。
南京也是常住人口超950万的城市。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市常住人口957.7万人,较上一年增长约3万人,近三年年均增量约5.6万人。
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南京在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不过按照目前趋势,未来几年想要实现千万人口城市目标,还需要在有关方面继续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