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蚯蚓撬动“一地多收”模式云浮郁南县千官镇探索撂荒地复兴之路

羊城派 2025-03-27 11:31:49

为破解当地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云浮郁南县千官镇探索乡亲能人示范带动发展模式。当地广泛吸引乡亲能人回乡创业,建立示范种植基地,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经多方考察发现,近年来,蚯蚓因其药用、生态和经济价值在养殖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千官镇决定引进和推广广地龙立体养殖项目,通过公司+农户,以点带面的方式有效推动农村撂荒地复耕复种和乡村产业振兴。

陈锦龙是一位80后的创业者,曾在珠三角地区长期从事食品批发工作。他在千官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敏锐察觉到“广地龙”的市场机遇。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学习,他决定回到家乡千官镇引种养殖,成立金至诚农业有限公司,以土地连片流转、村民入股的“公司+村民”形式在双龙村建设“广地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双龙村“广地龙”生态养殖项目的一大特色在于其独特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蚯蚓养殖与农作物种植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循环。现如今双龙村广地龙养殖基地已初步构建起一个立体生态的循环产业链,实行“地上套种、地下养殖”。一方面利用种植农作物产生的农作物残渣、牛和兔等食草动物的粪便进行发酵制作成优质的饲料,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蚯蚓特有的松土和粪便肥沃特性被巧妙利用,蚯蚓养殖过程中所产生大量的有机蚯蚓粪作为天然肥料,大幅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果蔬的有机种植增产增收,从而实现了小蚯蚓撬动一地多收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目前,基地已经扩展到30亩,实现了立体种养,每亩产值大约能达到2.5万元。地面上的作物主要以茄子和玉米等短季果蔬为主,农作物收益基本能够覆盖日常养殖管护的人工开支,真正实现了‘以短养长、长短互促’的良性循环。村民以入股方式参与建设,每年收获分红,并可参与日常种植养殖获取劳务费。双龙养殖基地聘请了5位当地农民,每月收入在3000至4000元左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在基地的引领下,周边已经有10余户村民开始参与养殖,面积约为35亩,大家对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都充满了期待”,陈锦龙介绍道。蚯蚓养殖项目让千官镇双龙村大约60亩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焕发新生机,产业促使资源活化,闲置土地变身“产业田”。农民就近就业的同时,也为土地环境生态增值。蚯蚓养殖产生的有机肥返田,实现“粪便残渣-饲料-蚓粪-肥料”的闭式循环。引入蚯蚓养殖产业的创新实践,不仅实现土地“脱撂荒”,更催生出“土地增值+就业增收+生态改良”的三赢模式。

陈锦龙表示,双龙村蚯蚓生态养殖项目将持续扩大产业规模,计划2025年在55亩的蚯蚓养殖场地上实现规模化养殖,干蚯蚓预计年总产值可达120万元,农作物套种预计年收入可达19.8万元。同时通过打造蚯蚓干品、蚯蚓粪肥、农作物的销售及相关产品的深加工等产业链条,计划3年内实现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通过技术培训和合作模式,推动周边农户参与蚯蚓养殖,农户不仅能拿工资,还能学习蚯蚓养殖技术,助力农民参与绿色农业发展增收致富。项目的实施预计能够直接带动100户农民参与养殖,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千官镇破解土地撂荒难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各村党支部组织专门力量,发动党员干部和各村民小组长积极参与,对辖区内的耕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根据当地土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千官镇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针对各村的发展定位、方向、路径、重点,坚持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原则,以差异化发展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文|记者郑俊良通讯员王维福张健珍

图|受访者提供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