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图诺夫:北极,已成为俄罗斯防御北约的“软肋”

观察者网 2025-03-27 11:39:02

编者按: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北极圈内的气温持续上升;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丹麦的格陵兰岛虎视眈眈,这一地区在舆论场上的热度也在不断攀升。

2025年3月26日至27日,第六届国际北极论坛在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举办。观察者网向曾在北极地区工作过的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约稿,邀其谈谈北极地区之于俄罗斯的战略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安德烈·科尔图诺夫,翻译/观察者网陈佳芮]

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北欧国家。其北极海岸线长达两万四千公里,几乎三分之二的国土被永久冻土覆盖。在所有北极国家中,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常住社区数量最多,总人数超过两百万,约占全球北极人口的一半。摩尔曼斯克、沃尔库塔、诺里尔斯克这些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大城市都位于俄罗斯。千年来,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主题便是对毛皮、鱼类、木材、荒地及北极冰洋上新贸易路线永无止境的追求。

历史学家们仍在争论,对俄罗斯来说,这种持续向北推进的动力究竟是福还是祸。向北扩张提供了各种独特的机遇,但也带来了从未遇到的诸多挑战。无论如何,这一运动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其民族心态上留下了深刻烙印。这一遗产无疑将伴随俄罗斯人走向未来,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整体世界观以及诸多具体的经济、社会、军事等决策。

经济

如今,北极地区居住着不到1.3%的俄罗斯人口,但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2%至15%,以及25%的出口份额。俄罗斯五分之一的石油和四分之三的天然气在这里开采。尚未完全勘探的北极大陆架蕴藏着更多的油气资源,至少有85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173亿吨的石油。

随着大陆上许多易于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枯竭,俄罗斯保持能源超级大国地位的唯一途径就是向北推进,并在恶劣的气候和天气条件下发挥其海上钻探的能力。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的北极地区还蕴藏着镍、铜、铁矿、稀土元素、铂金、钯等重要的矿产资源。

俄罗斯极北地区地图,面积约占俄罗斯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然而,深水钻探使得开采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矿物成本高昂,例如,在油价维持在每桶70至80美元时,北极地区大部分海上油田才会盈利。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国际市场是否能长期维持对俄罗斯北极化石燃料的需求尚不明朗。

此外,这种深水钻探通常需要大量尖端技术,而俄罗斯并非总能掌握这些技术。长期以来,莫斯科依赖美国、挪威、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获取这些技术,但如今的地缘政治环境使这种合作变得不可能。

现在,俄罗斯主要依靠中国来替代曾经的西方伙伴,但中国许多能源公司不得不谨慎行事,甚至在技术转让方面过度遵守西方限制,以防遭遇美国和欧盟的二次制裁。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经济机会是北极航线(NSR)。这是一条长达5600公里的运输走廊,是连接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最短航运路线。随着北极冰层融化和全球变暖,北方航行季节延长,北极航线变得越来越具商业吸引力。

另一个假定的比较优势是,北极航线没有类似于红海或亚丁湾的安全风险,也没有像巴拿马或苏伊士运河那样的物理障碍,来限制货物运输。

尽管如此,将北极航线转变为重要的国际运输路线,仍面临技术和政治的双重障碍。欧亚大陆北部的海域大多非常浅,如果不进行昂贵的疏浚工程,大型现代深吃水集装箱船根本无法使用。此外,北极航道沿线的基础设施亟须进行彻底的现代化和进一步的维护。

更复杂的是,如今很难想象欧盟国家会接受北极航道作为从亚太地区到欧洲的首选运输通道,毕竟俄罗斯是这条通道的主要枢纽。因此,未来北极航道很可能主要用于满足俄罗斯国内的沿海运输需求,以及将西伯利亚的石油、煤炭和液化天然气运往中国、印度及其他亚洲市场。

如果付出足够的努力,目前近4000万吨的年运输量到2030年有望翻一番,未来甚至可能达到每年1.5亿吨,但与每月处理1.5亿吨货物的苏伊士运河相比,北极航道很难与其竞争。

安全

北极地区对俄罗斯的安全意义具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首先,如此漫长的海上边界带来了潜在的脆弱性,必须防范可能的常规侵犯。这可能不仅包括敌对国家的行动,还包括私人偷猎者、人口贩运者等行为。

其次,北极地区为俄罗斯提供了通往公海的唯一无限制通道,这对于作为国家核三位一体有机组成部分的战略海军力量至关重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这一通道,以确保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的核威慑可信度。

理论上,俄罗斯北极地区可能面临的常规挑战要么来自东方,即通过白令海峡进入该地区的对手,要么来自西方,即来自北大西洋的北约基地或挪威。

0 阅读:223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提供丰富而专业的国际国内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