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在3月26日召开的全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议上,徐州农商银行荣获“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在徐金融机构第一等次”,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其过去一年工作的高度褒奖。回顾过往一年,徐州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助力企业茁壮成长。截至2025年2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315.68亿元,较年初新增12.12亿元,普惠业务发展在全省农商银行系统中处于第一方阵。
这一年,徐州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深化改革、砥砺奋进,以奋进者的姿态,奔跑在创新突围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截至2025年2月末,其存贷款规模突破163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1060亿元,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连续多年在金融机构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徐州人民自己的银行”的责任担当。
聚焦科技激发企业活力
科技型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徐州农商银行深知金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投身其中,成为科技金融的坚定守护者。该行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需求,以精准、高效、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从繁忙的智能车间到充满活力的科技园区,从产业园区到科创基地,从装配车间到研发中心,处处活跃着徐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精准服务的忙碌身影。作为服务实体、助力制造的金融机构,徐州农商银行聚焦企业迫切的技术升级需求、棘手的资金周转难题,切实将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送进工厂车间,绘就出一幅幅扎根实业、赋能智造、助推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新图景。
“我们在研发新一代智能数控机床时,资金链一度紧张,多亏了徐州农商银行及时伸出援手。”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陈先生感慨道。这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徐州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获得了1000万元的“专精特新贷”专项融资。这笔资金不仅帮助企业完成了智能化生产线的升级,还推动了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使企业在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在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类似的制造业企业转型故事不断上演。徐州农商银行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为企业量身定制“苏质贷”“苏科贷”等创新金融产品。
“我们的智能数控机床精度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排到了2026年,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陈先生展示着与国际知名企业的采购合同。在徐州农商银行“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支持下,多家当地制造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平均生产效率实现高效提升。
这背后是徐州农商银行贯彻制造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徐州农商银行设立制造业专项信贷额度,重点支持“6+4”先进制造业体系(主要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6大优势产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4大未来产业),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截至2024年末,徐州农商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6亿元,增幅8.99%,制造业贷款全年累计投放2153户,累计投放金额66.11亿元,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0.33%。
扎根乡村注入振兴动力
在贾汪区汴塘镇凤楼村,村民王震的养殖场里一派繁忙景象。此前,苦于缺乏致富途径和资金的他,在获得徐州农商银行发放的15万元信用贷款后,投身养殖行业,收入显著增加,稳稳端起“致富碗”,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过去一年,徐州农商银行积极推进“融兴党建领航”和“一支部一品牌”建设,与297个党组织结对共建,选派86名干部和72名青年业务骨干担任镇、村团委副书记,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输送“动能”。
“金融村官”是徐州加强农村党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的创新之举。徐州农商银行大黄山支行客户经理黄帅挂职前王村“金融村官”后,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收集农户信息,精准把握金融需求,通过“党员中心户+金融村官”模式,提供“一对一”专业金融服务。“‘金融村官’来了之后,手把手教我们开通手机银行。现在,贷款申请、业务办理用手机就能完成,再也不用跑到银行网点了!”前王村的王大爷说。黄帅表示,担任“金融村官”就要扎根基层,挖掘农民金融需求,提升农村普惠金融实效。
在众多“金融村官”的努力下,徐州农商银行通过“党建+金融”联动模式,实现从“客户申请”到“银行上门”的服务转变,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瓶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今年春耕时节,徐州农商银行针对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机提供信贷支持,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链发展。大力推广农户小额普惠信贷产品“富农易贷”,持续扩大覆盖范围。截至2月末,该行“富农易贷”用信户数达3.24万户,金额达38.35亿元。
为落实“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部署要求,省联社与省农业农村厅实施“富农易贷”三年推广提升行动。徐州农商银行以“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为抓手,在多方组织推动下,逐户走访辖内农户,采集信息、宣传信贷知识、掌握贷款需求,建立农户信息档案,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做到应授尽授。
徐州农商银行立足乡村产业发展,聚焦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等“5+N”农业全产业链,与农担公司联合推出“产业兴农贷”,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利息补贴,降低“三农”客户融资成本。过去一年,围绕“土特产”做文章,成效显著。截至2月末,该行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4.41亿元,增幅8.91%,在全省农商行中排名第一。整村授信覆盖341个行政村,全年签约户数较年初增加2454户,用信户数较年初增加1393户,金额增加1.34亿元。发放政银类贷款1117户,金额12.87亿元。“产业兴农贷(苏农担)”累计投放273户,金额1.35亿元,“增额贷”累计投放64户,金额1.38亿元。
同时,徐州农商银行积极服务产业发展。在支持现代农业方面,全力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金融服务,与农发行合作,开展金融助力秋粮收购专项活动,对粮食经纪人授信2284万元,组织夏粮“丰收行动”,主推低利率信贷产品。支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2024年,发放相关贷款545户,余额7.06亿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创新乡村建设金融产品,主推“环保贷”“小微贷”等省级信贷产品,更好地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践行公益传递社会温暖
在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时代浪潮下,徐州农商银行以实际行动诠释“普惠金融绽放民生”的初心使命,尤其是在养老金融领域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适老化服务之路。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徐州农商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自2023年7月起,该行启动“5060驿站”项目,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医疗、生活、娱乐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提升老年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金融服务方面,以老年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传承及资产安全为目标,提供全面且贴心的金融服务方案;在非金融服务上,不仅直接捐资助力老龄事业,还积极与各大医院合作,开展免费问诊、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去年重阳节,该行携手徐州市中医院开展“福满金秋,相约重阳”健康知识讲座,工作人员现场介绍“5060驿站”项目,医院主任医师为老人看诊,康复科医生演练五禽戏,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
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徐州农商银行各“适老化”网点均组建了助老爱心小分队。每当有老年人前来办理业务,厅堂人员总是耐心细致,反复提醒确认业务细节,确保老人完全理解后再进行办理,同时还会适时开展防诈骗风险提示。此外,该行还定期联合人民银行、老年大学等机构,深入社区、菜市场、养老院等老年群体聚集场所,开展支付服务宣传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以徐州农商银行北京路支行为例,通过进企业、社区、医院、学校开展“反诈宣传”等活动,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金融素养。
多年来,徐州农商银行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全国反假货币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江苏省“妇女儿童慈善突出贡献单位”、江苏省“巾帼文明岗”、徐州市“诚信企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先进单位”“敬老爱老”责任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多个支行获评“江苏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适老网点”。在公益助学方面,该行连续多年举办“徐州农商银行助学班”,已资助1500多名学子,其中150名受助学子成功考入大学。
展望2025年,徐州农商银行将继续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贡献农商银行力量,持续践行责任银行的使命担当,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亮更多民生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