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雨鑫
近日,多位小红书用户反映该应用在后台持续高频获取用户位置信息,部分用户甚至在未使用应用的情况下,3天内被访问定位信息高达1.7万次,引发广泛隐私担忧。小红书官方对此回应称,相关行为属于“用户打开权限后的正常现象”,平台不会泄露用户隐私。
用户实测数据惊人:一天访问了2148次
据报道,用户小V(化名)通过安卓手机的隐私项查看发现,近30天内小红书应用访问总量高达9.2万次,远超第二位的微信(911次)。其中位置访问最为频繁,达7.1万次,仅3月25日当天就访问了2148次。
另一用户杏儿(化名)的设备记录显示,同期小红书访问记录近5万次,定位访问占4.6万次。更令人惊讶的是,在3月25日18:19这一分钟内,小红书分别访问了她的设备状态15次、音频文件7次、视频文件7次、照片文件7次、甚至连剪贴板都被访问1次。
记者采访到身边经常使用小红书的同事张女士,“晚上睡觉之前,我基本都是看小红书度过的。”对于隐私保护,一开始,张女士表示并不担心,“因为我设置了仅使用期间允许小红书访问位置信息,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经提醒,张女士打开安卓手机的隐私项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张女士惊呼。
近三天内,张女士使用小红书时长为9小时,小红书访问设备位置信息高达11581万次。仅3月26日18:00~19:00这一个小时的访问量就高达538次。
通过张女士的截图,记者发现,三天内,访问手机位置信息频率排名依次是美团269次、华为运动健康189次、微信72次、抖音59次。
极端案例中,有用户设备3天内被访问定位信息1.7万次,凌晨时段仍持续读取。iOS用户也发现,只要不关闭后台运行,刘海区域的蓝色定位图标会常亮。
早在2023年10月,就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小红书一直在获取定位”。记者随后下载小红书并搜索发现,有关“小红书一直在定位中”的相关笔记数量竟然高达169万+。
用户质疑:未使用功能为何持续定位?
发现问题后,张女士连忙将位置信息的访问权限改为“禁止”访问。系统提示:关闭后应用获取的位置会有偏差,部分不支持此功能的应用可能会定位失败。
小红书为什么需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呢?对此,小红书客服的解释是“附近”功能需要用户地址,上述用户小V表示自己从未使用过“附近”的功能,“如果不问客服,我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功能。”
而用户杏儿则提到,虽然发笔记时经常拒绝位置标记,但后台访问定位次数依旧居高不下。
小红书回应:与使用场景相关,不会泄露隐私
3月26日,小红书客服表示,这种情况是“用户打开相关权限后的正常现象”,平台不会泄露隐私,建议用户提交录屏证据至指定邮箱。
3月27日,小红书相关人士进一步回应称,不会在未经授权情况下读取位置信息,读取频次“与用户使用场景有关”。
3月27日晚上,记者以“访问位置信息太频繁”为由,再次联系官方客服,收到的系统回复是:“建议您前往应用商店更新APP至最新版本,重新切换或刷新网络、或者重启APP后再次尝试操作。”
记者尝试转“人工服务”,却没有得到人工响应,系统给出的咨询提示里,也没有如何关闭访问位置信息的解决方案。
专家建议与用户应对措施
网络安全专家提醒,高频数据访问可能用于用户画像优化与广告投放,但存在泄露风险。建议用户:
1.将定位权限设为“仅在使用时允许”或“访问时询问”
2.关闭后台运行权限
3.定期清理剪贴板内容
目前,小红书尚未公布技术自查结果,监管部门也未介入调查。事件暴露出移动应用“过度索权”问题,专家呼吁平台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收集数据。
老框
会不会泄露我不知道,但你搜集隐私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