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23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低谷之后,2024年,兴业银行迎来了V形反转,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归属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截至去年底,兴业银行总资产10.5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3.44%。过去三年,兴业银行的总资产接连跨过8万亿元、9万亿元、10万亿元三个台阶,较2021年末增长22.14%,年化增长率为6.89%。
另外,经董事会审议,兴业银行计划每股分红1.06元,分红占归属净利润30.17%,首次超过30%。
营收、净利润“双微增”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1.09%,主要得益于生息资产日均规模稳健增长和净息差降幅管理;而非息净收入则同比下降0.32%,主要受保险“报行合一”等监管政策因素影响,手续费净收入下降。
去年,兴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存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元大关。在存款方面,截至去年底,兴业银行存款总额达到5.5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9%,规模位列股份行第二。其中,企金存款较上年末增加1870亿元,零售存款较上年末增加2082亿元。
兴业银行的存款付息率为1.98%,已经降至同业中位数水平,同比下降26BP。其中,企金存款付息率1.93%,同比下降30个BP;零售存款付息率2.11%,同比下降15个BP。
贷款总额为5.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57亿元。企金方面,去年,兴业银行加大了科技、绿色、普惠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等重点领域资产投放力度,贷款规模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0.68%、19.64%、10.97%和41.45%。零售方面,兴业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16亿元,个人经营贷、消费贷(境内银行)分别较上年末增长8.12%、13.18%。
另外,该行的净息差为1.82%,同比下降11BP,降幅已有所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兴业银行通过扩大集中采购范围、统筹分支机构运营费用管理等举措合理控制一般性、日常性开支,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0.65%,其中,职工薪酬收缩了1700万元,董监高带头降薪。
根据年报显示,去年,兴业银行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1632.66万元,较2023年的1941.98万元减少了309.32万元。
董事长吕家进报告期内的税前报酬/津贴总额为161.40万元,较2023年的168.31万元减少了6.91万元;副董事长、行长陈信健减少了6.52万元;降幅较大的诸如监事、首席风险官赖富荣的薪酬从2023年的367.46万元降至2024年的157.86万元。
信用卡不良新增趋势有所遏制
在资产质量方面,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07%,与上年末持平。其中,关注贷款率1.71%,环比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主要受零售风险有所抬升影响。拨备覆盖率为237.78%,较上年末下降7.43个百分点,环比半年末小幅回落0.04个百分点。案存清收144.71亿元,同比增长1.75%。
在年报中,兴业银行亦披露了地方政府平台、信用卡、房地产、零售信贷的风险化解情况。其中,在房地产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7451.8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0.39亿元,不良资产率3.89%,较上年末上升0.85个百分点,主要是加强对存量项目的风险评估,对部分短期内较难满足保交房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及时下调风险分类等级、计提充足减值损失,推动经营机构加快风险处置。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报告期内,兴业银行通过专项债置换累计压降业务敞口390亿元,回拨减值约19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1043.4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72.44亿元;不良资产余额40.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11亿元;不良资产率3.91%,较上年末上升1.39个百分点。
信用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信用卡不良贷款率3.64%,逾期率6.32%,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和0.4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清收额同比提升15.67%。
另外,在零售贷款方面,兴业银行的部分产品不良率小幅上升。其中,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0.60%,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个人经营贷不良率0.80%,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不良率1.62%,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