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多条以深圳为中心辐射周边的陆路通道迎来新进展,显示深圳的交通枢纽地位将稳步提升。此间专家认为,这对于破解广东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来看,香港方向,3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向香港特区立法会提交文件,介绍港深西部铁路进展。
文件显示,港深西部铁路连接香港洪水桥和深圳前海,全长约18公里,其中香港段长约8公里。全线以地下形式兴建,设5个车站,其中香港侧的3个车站分别位于洪水桥、厦村和流浮山,深圳侧的两个车站为深圳湾口岸及前海。港深双方目标是在2035年开通项目,届时,由香港洪水桥至深圳前海的车程将只需15分钟。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全力推动跨境铁路项目,包括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和北环线支线,促进香港和深圳联通。2025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深港互联互通方面,深圳将联合香港做好港深西部铁路、香港北环线支线等规划建设。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港深西部铁路项目将与在建的香港北环线支线(新田至新皇岗口岸)形成“深港西部双铁路通道”,共同构建“北接新界西北、南通宝安前海”的跨境轨道网。港深西部铁路建成后,将与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助推形成更加紧密便利的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强化珠江口东西岸联动。
广州方向,本月初印发的《广东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提出,加快广深第二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广深高速等繁忙路段扩容改造。
广州、深圳多年来稳居国内双向交通最为繁忙的城市组合之一,陆路通道亟待扩容。广深高速公路作为珠三角核心交通干线,2024年日均车流量在40万车次以上。广深港高铁在今年一季度铁路运行图调整后,广州南站至深圳北站段每日车次数量达到161对,超越京沪高铁成为国内高铁车次最多的高铁线路。
在深圳都市圈内部的惠州、东莞方向,近日,深惠城际铁路东莞凤岗站至深圳大运北站区间左线洞通,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惠城际铁路全长约59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使深圳前海至惠州进入“一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密切深圳都市圈的交通联系。
深圳都市圈的产业协同在2024年迈出关键一步。深圳的“工业立市”战略与东莞、惠州的制造业基础形成互补——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将生产基地向惠州延伸,东莞承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链外溢,深汕合作区则聚焦新能源和空天经济,初步构建“研发-制造-应用”的区域分工。
最为外界关注的,则是珠江口西岸的珠海、中山、江门方向。上述《方案》同时提出,推进深江铁路等跨江通道建设,研究论证深珠通道(伶仃洋通道)建设。
根据公开信息,深珠通道计划建于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之间,东起深圳前海,跨越珠江口,西至珠海高新区,目前倾向于公铁复合通道方案。
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极不平衡,烟波浩渺的珠江口、伶仃洋,成为阻碍这种发展落差缩小的天堑。2024年,珠江西岸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的GDP总和,仅为东岸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23%左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2024年6月底开通的深中通道,让各方看到开辟深圳直连珠江口西岸陆路通道的巨大价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向媒体介绍,深中通道自建成通车以来,日均车流量达8.48万车次。
2025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将加快开展深珠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服务建设环珠三角“黄金内湾”。随后,《2025年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部门预算》将“深珠通道前期研究(跨珠江口交通需求与通道布局适配性研究)”纳入支出预算。根据“广东发布”最新消息,目前,深圳和珠海已分别启动伶仃洋通道两侧连接线规划方案的编制并做好空间预留。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又一“超级工程”有望正式落地。
在国家的交通战略布局中,深圳长期被定位为末端型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加快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枢纽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深圳正式被赋予更高层级的交通枢纽定位。2021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深圳列入“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目标之一。
2024年10月,《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深圳将高水平建成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其中,在拓展对外陆路交通方面,深圳将构建全国快速通达的高速铁路网;打造区域多网融合轨道交通体系,全面实现“大湾区一小时通达”“都市圈一小时通勤”;完善深圳都市圈“九横十二纵”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全面实现深圳都市圈2小时、粤港澳大湾区3小时全域通达;构建立体协同的深港交通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之一,去年,深圳以3.68万亿元的GDP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城市第三。深圳都市圈(含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及深汕特别合作区)GDP总量超5.5万亿元,居广东五大都市圈之首;深莞惠三市GDP增速分别达5.8%、4.6%、4.2%,增速包揽广东各地市前三。一位接受采访的华南智库专家认为,进一步增强深圳的交通枢纽地位,对于破解广东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