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升到41.4℃!宁波确诊1例热射病

环球网 2025-03-28 08:48:04

老张(化姓)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在春天被夏日的典型疾病——热射病击倒了。所幸,经过镇海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联合救治,老张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还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突然眼前一黑

56岁水泥工直接倒在建筑工地

老张今年56岁,长期在建筑工地上做水泥工。3月26日的户外气温达到了30多℃,老张午后连续在建筑工地露天工作几个小时后,突然眼前一黑,头晕昏迷,倒地不起,身上也有猝然倒地后的擦伤。工友们赶忙上前查看,发现老张面色苍白,体温异常升高,呼之不应,几乎失去了意识。下午3点30分左右,老张被工友紧急送到了该院急诊科。

“体温高达41.4℃,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呼吸急促,多脏器功能衰竭,这是典型的热射病的症状!”该院急诊科医生立即开展抢救,进行了查体、降温等初步处理后,老张马上被转入该院ICU(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抢救治疗。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亚低温治疗、补液抗休克……一系列抢救措施轮番开展,数小时后,老张的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逐步趋于平稳,身体的抽搐和抵抗动作也慢慢地减弱,病情正在进一步治疗中。

阳春三月为什么也会出现热射病?

防治可遵循“8-4-6黄金法则”

镇海区中医医院ICU副主任医师王锐介绍,3月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单日气温骤升容易使人因未及时减衣而导致散热障碍。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受传统“春寒”观念影响,可能穿着厚重衣物,叠加长时间体力劳动,产热与散热失衡风险骤增。大多数人误以为“春天不会中暑”,忽略头晕、乏力等预警信号,导致病情恶化。老人儿童、慢病体弱患者尤其要注意。

浙江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该院ICU护士长陈燕枫提醒,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器官功能,严重者危及生命。

热射病防治可遵循

“8—4—6黄金法则”

8项预防措施

做好热适应:逐步适应高温环境,避免突然暴露于高温中。

不带病进行高温作业:有疾病或在不适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避免此类工作。

做好工作期间的防暑降温工作: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保持凉爽。

及时补水补盐: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备好防暑监测三宝:温湿度计、体温计、指氧监测仪。

备齐降温设备及药品:如冷敷包、退烧药等。

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关注重点人群: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疾病者需特别关注。

4项预警信号

烫:自觉身体发烫,尤其是核心体温升高。

晃:异常疲倦、行走不稳,类似醉酒状态。

晕:头晕、意识模糊、抽搐。

乱:脸色潮红或苍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

6项现场救治措施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移到阴凉处或使用遮阳伞等。

快速降温:使用冷水、湿毛巾等迅速降温。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用含适量盐分的冷水。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调整为侧卧位。

立即呼叫急救:及时联系医疗专业人员。

持续监测病情:观察体温、意识状态等变化,并准备送医。

王锐强调,热射病不分季节,即使春季气温看似温和,如果忽视防护,高温高湿环境仍可能致命。广大市民要注意户外作业时间,适当补充水分,定时休息,防止发生中暑及更为严重的情况。一旦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等症状,必须立即降温并送医。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庞锦燕通讯员孙妃

0 阅读:193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