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些滚刷都磨秃了。”在抚顺市顺城区环卫处,车队队长孙雅琳正带领职工检修除运车辆,“从腊月二十七傍晚开始,大家伙儿都是连轴干,一直干到初一中午。”
今年春节期间,抚顺遭遇特大暴雪。“市里要求以雪为令,随下随除,‘雪中路畅、雪停路净’,快速路、主次干道要见黑色路面和路边石,所有小区、背街小巷都要确保有一条路畅通,一定要让群众过好年,别添堵!”抚顺市住建局副局长杨海波说。
大雪纷扬,顺城区环卫处车队99名司机昼夜奋战,饿了就在车上吃点东西,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日均仅休息4个多小时。同时,抚顺市四大班子齐上阵,分兵把口。市及县(区)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巡查,机关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志愿者、社区居民和环卫工人一道除雪破冰,最大限度保证出行安全,赢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
“雪大、时长、冰还硬,真是完成了一件几乎完不成的任务!”杨海波欣慰地说。
从“雪中路畅”“雪停路净”中展现出来的“抚顺效率”,正是当下抚顺人拼抢争实、砥砺奋进的生动写照。
从攻坚到决胜,抚顺市广大党员干部“拼”字当头,坚持事不过夜、紧抓快办,穿透式落实、扁平化推进,不少令人头痛的“山头”被接连攻克。在抚顺市开年“第一会”上,市主要领导感慨地说:“咬住牙,不也都干成啦!”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抚顺,透过几个攻坚场景,真切感受抚顺人拼抢争实的工作作风和决战决胜的“速度与激情”。
迎难而上
拔除187个露天堆场顽疾
“这些露天堆场,不少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有的产权归属不清,有的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利益交织,十分复杂。”回首抚顺市开展的堆场环保问题整治行动,新抚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袁海峰说:“起初,不少同志感到清理难度大。”
针对煤场、物料堆场等影响城市环境的问题,2024年9月,抚顺市启动实施堆场环保问题整治行动。抚顺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市主要领导现场督办、指导。同时,成立由抚顺市纪委监委、市公安局牵头抓总的工作专班,自然资源、住建、应急、环保、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群策群力、集中攻坚。
100多个堆场,当年底清理完毕,时间紧任务重。市级包保领导、县区主要领导带头冲到了前面,一次次登门约谈,讲政策、算经济账、打感情牌,态度强硬的场主逐渐开始配合。
一家商业公司,有一个十多万吨的煤堆,老板家在外地,袁海峰和新抚区分管副区长薛强多方打听才找到他,又经多次拜访,才答应清理。
“帮着联系用户,找大货车,执法人员也在现场死看死守,昼夜清运,原本需要一个月,结果10天就清理完了。”薛强说。
既关注“清”,又关注“运”,还关注“运到哪”。工作专班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月小结、回头看”工作机制,每日跟踪督办、实地回访核查,对各环节全程管控。
2024年12月底,抚顺市187个堆场全部清理完毕。
“以前窗户都不敢开,现在即使刮风,开着门窗也闻不到煤味儿了,真是从心里往外高兴。”东洲区海新社区居民金善哲,在煤场附近居住了50多年,做梦也没想到偌大的煤堆能被清走。
顶压奋进
啃下避险搬迁“硬骨头”
109户、34栋楼;17个工作组、164名干部。这4个寻常的数字,如今已深深地刻在了李佳宁的记忆里。
李佳宁,抚顺市新抚区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2024年9月11日,抚顺市成立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专项工作组,对分布在新抚区内的34栋楼实施拆除,109户居民进行搬迁。
采煤沉陷区,存有较高安全隐患,但因种种原因,这些居民的搬迁问题迁延经年,得不到解决。抚顺市决心在当年底啃下这块“硬骨头”。
9月12日晚,新抚区抽调164名干部组成17个工作组,立下军令状,逐户落实责任。新抚区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是此次搬迁的“排头兵”。
9月13日,抚顺市专项工作组进驻新抚区,建立起“日推动+周汇报+现场跟踪”机制,市区携手,住建、公安、不动产登记处、房产经营公司等多部门联动,聚力攻坚。
“这109户,个个都有不同的难题,有的产权归属不明,有的属超高诉求,有的涉法涉诉,办理起来非常棘手。”李佳宁说。
榆林地区有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人居住在平房里,不愿上楼。负责包保的新抚区停泊办负责人梁化南,一边帮老人干农活,一边带老人去安置房体验,先后登门7次,才说服老人搬进新居。
居住在南阳路21号楼的王凤云,经营着一家“老太太修脚店”,一家4口以此为生。李佳宁和促进中心副主任张中锋联合街道工作人员,历时1个月,在距离修脚店150米的安全区帮助王凤云谈下一个新店面,并协调有关部门特批一个指示牌,方便老客户找到新店。
“一切担忧政府都帮着化解啦!”搬进新址的“老太太修脚店”生意依旧红火,王凤云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真是一户一道难题。”在拆迁中,所有参战干部全员无休,白天谈迁,晚上研究方案。为说服一个搬迁户,新抚区民宗局局长路宏伟登门20多次;李佳宁不慎摔伤脚踝,医生建议打上钢钉住院休养,为不耽误进度,打上石膏,拄着双拐就赶往拆迁现场。
2024年12月31日,109户居民全部完成紧急避险搬迁,34栋危楼全部安全拆除。
协同作战
寒冬里的月牙岛“热辣滚烫”
3月18日晚,历时两个月的月牙岛新春夜游季,在抚顺人恋恋不舍的目光里落下帷幕。此前一天晚上举办的表彰仪式上,一长串受表彰名单引人注目:住建、电力、公安、环卫、绿化、城管、应急、交通、宣传、卫生,外加表现突出的志愿者。
“没有这些部门通力协作,没有广大志愿者无私奉献,就不会有月牙岛新春夜游季的精彩‘出圈’。”抚顺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石毅感慨连连。
壮大冰雪经济,文旅先行。在2024年的寒冬来临之前,抚顺市决定打造32个冰雪场景,月牙岛新春夜游季是重点场景之一。
“面积大、场景多,交通、安保加上严寒天气,面对一连串的困难,起初一些人并不看好,认为‘夜游季’将会变成‘空城计’。”全程参与月牙岛新春夜游季实施的抚顺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吴敬红说。
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抚顺市主要领导的现场指导、调度下,由住建、电力、公安、宣传等十多个部门组建的7个工作专班通力合作,施工队倒班作业;驻场团队满负荷工作,仅仅27天,一个占地30多万平方米,拥有1个主会场、3个分场景,集60米长的光影艺术墙、餐饮区、娱乐区和环湖灯会为一体的园区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经4天压力测试,1月18日晚,月牙岛新春夜游季盛装启幕,每天演出一个半小时,灯光秀配套上演。
“没想到,当晚就吸引来近3万游客。”吴敬红说。
园区顺利开放,但在春节期间,抚顺遭遇暴雪,此时,又是众多部门和志愿者、群众齐心协力,及时清除积雪,在闭园5天后重新开园。
月牙岛新春夜游季演出58场,为抚顺人带来了极致的文化体验,现场盛况还登上了央视直播间,累计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网上传播量突破2亿,拉动抚顺夜经济同比增长58%。
活动背后是许多人的默默付出。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夜晚,演职、公安、医疗、交通、安保人员始终坚守在岗位。
“手冻得话筒都拿不住了,但为了给百姓带来欢乐,大家都坚持住了。”主持人姜元林,每场演出都到场,带着观众一起“嗨”。
“迎着夕阳上岗,冒着严寒坚守,披着星星回家。”这是两个月来,吴敬红和众多台前幕后人员的常态,“经历一个严冬,换来了成千上万人的笑脸,值!”
这就是冲在决胜一线的抚顺人,拼字当头,勇往无前!
记者姜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