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3月27日在北京开幕。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
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共享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共同推动科学技术造福各国人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旗帜,彰显了其自主创新的能力,也体现了在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自2017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增长了800%以上,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关村则是这些领域发展的前沿,拥有极多高科技企业。中关村展示了北京作为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名前三的创新实力。”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首席执行官艾巴·仑德表示,中关村论坛对各国实现合作创新提供了交流平台,为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议题带来了机会。
“人际交往的力量至关重要,在中关村论坛中,这种力量是切实可感的,它为通过合作实现创新提供了无比珍贵的机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通过利用绿色技术等专业知识,将更有能力应对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所带来的挑战和需求,这对社会以及我们的共同未来至关重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杰哈·阿尔贝特·穆鲁在论坛上表示,中国高校多年来与全球科技界进行学术交流,他真诚希望能与中国的科学家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取得更多技术突破。
“中国发展迅速,其科学基础设施在北京尤为突出,无论是研究生态系统还是其他方面,北京都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我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北京的前沿设施与学术资源的独特组合,在激光科学及其工业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我相信北京将成为激光科学的新中心。”
开幕式上,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同步发布,“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等成果入选。
记者|延雪瑶
签审|李琳
监制|刘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