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粤语传承发展?政协委员这样建言|中山两会

南方都市报 2025-03-28 12:17:19

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粤语承载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底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年轻人不再使用粤语。粤语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其传承发展面临挑战。

今年中山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就推广粤方言提出建议。“方言是维系乡情的重要纽带,掌握方言,能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同时,粤方言作为大湾区共同语言,其传承有助于强化区域文化认同。”民建中山市委员会委员、南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亚敏认为。

粤方言使用持续萎缩

据中山市某街道对1495名幼儿园至初中九年级在校生的调查显示,语言环境方面,学校普通话使用率达98.93%,家庭普通话交流占82.4%。而在方言能力方面,仅14.26%能流利使用,49.33%完全不会说,超八成学生家庭以普通话交流。

相关调查研究。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中山有不少学校都自行开办方言课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但是政府层面的引导目前暂时还是没有的。”魏亚敏表示,在学校,普通话是主要的教学语言,很少有学生听说方言的语境和机会;在家庭,孩子们使用语言的“话语权”占了“主导”地位,无论是本地或外地的家长都主动或被动地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在社会,公共场合以普通话为主,方言的使用空间和时间被进一步压缩。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这一提法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即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亟待保护传承方言文化。”魏亚敏表示,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冲突,相反,开展方言传承保护更体现一种文化自信。

“粤语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既影响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也不利于古诗文诵读学习的开展”,中山市政协委员、市一中高中部老师贺琳认为,需要通过系统规划和多方协作,推动粤语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展。

多方持续关注粤方言传承话题

实际上粤语传承的话题自首次提出,便引发了社会各行业的持续探讨,至今仍受到大家的重点关注。

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曾小敏提出了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粤语保护中心”的建议。她提出,由国家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粤港澳三地政府联手,组建大湾区粤语保护中心,在大湾区校园课堂推行粤语课,建设粤语有声数据库。

这份建议获得了教育部的答复。2020年9月17日,教育部答复表示,国家非常重视包括汉语方言文化在内的语言文化科学保护。2015年以来,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其中,广东语言资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全省设立调查点数处于全国第二位,其中粤语共设立42个调查点,在香港和澳门也设立了2个粤语调查点。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稳妥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与方言传承间的关系,继续开展语保工程后续建设。

202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加强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强方言保护与传承,科学保护广东省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措施》提到,要按照国家语委统筹安排,深入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切实巩固“语保工程”的成果。

广东省人大代表、民建省委会企业委副主任、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楷同样关注粤语的传承问题,在2025年广东省两会上,他带来了《推广粤语教学,增强文化自信》的建议。

“粤语作为广东地区极具特色的方言,承载着丰富的岭南文化内涵,是广东文化的重要标识。”在蒋伟楷看来,推广粤语教学和文化传播,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粤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政协委员建议多层面推广粤方言传承

在今年两会期间,魏亚敏提交《“校家社”联合推动粤方言传承,弘扬岭南文化的建议》,贺琳提交了《关于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段传承和发展粤语的建议》,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党组书记王志红则提交了《关于在中山市学校、家庭、社会广泛推广学粤语用粤语的提案》。

魏亚敏建议从政策、教育、社会、家庭等多个层面入手,政府提供政策保障,成立中山市方言文化研究机构,统筹开展粤方言传承工作;学校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多种主题活动,营造校园方言文化氛围;倡导家庭积极参与,在日常交流中多用粤方言培育语言生态。

民建中山市委员会委员、南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亚敏。

此外,魏亚敏还建议,社区通过组织方言兴趣班、设立“方言角”等方式协同推进。文化场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实物展品、多媒体演示等手段,让学生和市民更直观地感受方言文化的魅力。

贺琳认为,可以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入手,结合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粤语学习氛围,并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学校开展粤语教育,以及提供专项资金用于粤语教材开发、教师培训等。同时,加强对粤语教师的培训,组织专家编写适合各学段的粤语教材,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粤语推广工作。

王志红认为,通过在中山市学校、家庭、社会广泛推广学粤语用粤语,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市内学校将粤语纳入课程体系,增设粤语选修课,组织文化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家庭教育亦同步加强,鼓励家长用粤语与孩子交流,举办亲子学习活动。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黄敬奎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部分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南方都市报中山新闻部两会报道组出品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