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何丽娜蒋升通讯员陈岩明辛宣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从开工到现在,你瘦了多少?说起这事,很多人都一肚子委屈:明明平时已经很努力了,就是一两不掉。
你的体重,国家要管起来。今年两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详谈体重管理话题,早在2024年,16个部门就已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相关话题也数次登上热搜。
减肥不外乎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理论懂了,实操起来却会碰到各种问题:有的下班就围着操场绕圈,有的坚持不吃主食好几天……可一顿操作下来,体重不降反升,这究竟是咋回事?
对此,多位相关领域专家表示,是你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与其盲目跟风,不如花点时间好好了解自己,明白身上的肉究竟是从何而来?毫不夸张地说,哪怕是面对两个体重完全相同的同性肥胖人士,所采用的减重方案可能天差地别。
换言之,就像一口吃不成胖子,实际上也并不存在能专门甩掉某个部位赘肉的理想方案。体重管理是积年累月的长期工程,不能只以秤上数字“论成败”。
为啥别人掉秤这么快
可能与脂肪性质有关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男性常一胖肚子就大?而育龄女性的长胖普遍都是从臀部和大腿开始?
“能察觉到这个问题,说明你在减肥路上有系统思维。”最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生活方式医学(体重管理)门诊副主任医师贺晓鸣在网上特别火,她分享了好多实用减肥妙招,如“要吃瘦,不要饿瘦”“气血不足的人不建议不吃主食”,“吃好早餐有利于提高基础代谢”等,让不少人受益匪浅。
作为长期从事内分泌和医学营养工作的医生,贺晓鸣最想强调的一点是:脂肪并非都是“坏东西”。
“脂肪主要包括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血脂,它不仅是人体的能量仓库,也有保护重要脏器和参与免疫调节等作用。”贺晓鸣解释,从脂肪分布来说,大致可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内脏脂肪通常存在于腹腔内部,所有存在于体腔外的脂肪是皮下脂肪。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类似“保暖毯”的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超标对健康带来的威胁更大。过多的内脏脂肪不仅会让脏器“束手束脚”,还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影响机体代谢,从而升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在临床门诊中,这两类患者都十分常见,也有合并两种情况的,但内脏脂肪超标的情况在30~40岁的男同胞中发生比例很高。”贺晓鸣分析,这与中年男性工作压力大、运动不足等因素有关,尤其是职场精英人士,应酬多、烟酒多、熬夜多,导致腰围一年比一年粗,而育龄期女性往往是皮下脂肪过多。
尽管皮下脂肪对健康的影响没那么大,但要减起来可能比内脏脂肪费劲得多,也会相对较慢,这与女性激素分泌关系密切,而一旦进入绝经期后,女性的内脏脂肪也会逐步增加。
内脏脂肪则不同,针对部分大体重基数且长期高油高糖饮食及内脏脂肪过多的人群,以“优碳低碳高蛋白”的阶段性减肥计划能起到不错效果。贺晓鸣说,通过一定程度的“矫枉过正”,改变以往不平衡不规律的三餐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蜕变”不算难事。
原来肥和胖还有区别
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情况
不靠药物加持,7天人均瘦身2.57公斤,最高的甚至一口气干掉17斤——这是浙江省中医院“2+5中医非药物体重管理特训营”至今开营五期所交出的成绩单。
浙江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功能医学特聘专家刘晓光介绍,在入营后,每位学员都会接受全面的体质辨识,结合中医适宜技术,进行“一人一方”的减重模式。“首期开营就收到了1800多份报名材料,其中有近三成都是从外省来的。”
刘晓光印象最深的,是一位240多斤的小伙,他在第一晚入营时和其他“胖友”讲述自己坎坷的瘦身故事:天天跑步五公里,关节却“跑”坏了;顿顿都吃沙拉,可还是连喝水都胖;每到逢年过节,身边亲朋好友一见面就反复提醒“要管住嘴啊!”……说到动情处,小伙泣不成声。
“虽说在中医体系,并没有内脏脂肪这一明确概念,但对于一个人是肥还是胖却有更细致地划分。”刘晓光讲到,中医认为,中焦堵塞、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肥胖原因之一。此外,由脉络不通所致的水淤停滞或先天禀赋不足的阳虚体质者都是需关注的重点人士。“若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极易长胖或复胖。”
刘晓光告诉潮新闻记者,中医说的“肥”是“纵腹垂腴”,即腹部脂肪堆积多,导致下垂,酷似现代的腹型肥胖,而“胖”是由经络不通导致的低蛋白水肿,训练营学员中有六七成都属于“胖”,多为痰湿体质。故在这类尝试传统方法无效的胖友调理中,就要借助“病因追溯—系统修复—个体化干预”路径,在祛湿健脾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医学检测,让患者从失衡“偏颇”状态中回归正常,才能在“脂肪消耗战”中越走越远。
减肥期间能吃肉吗
专家解答来了
众所周知,脂肪摄入主要来源于食物。正因如此,部分人认为,只要少吃肉,多吃蔬菜,让饮食变得“清淡”,就能给身体“刮油排毒”。
“其实这是减肥期间最容易踩得坑。”刘晓光强调,中医表达的“清淡”并非让你每天只吃无油无烟的水煮蔬菜,而是选择胃容易消化的食物。“脾胃不是只单纯代表两个器官,而是一整个系统,胃主消,脾主运化。”
胃最擅长消化蛋白质,也就是说,摄入同等量的蔬菜和肉类,肉是最早被消化的,“几天前我就刚碰到一个因查出肥胖就不碰荤腥的中年男性,做完检查却发现情况更严重了。”刘晓光详细了解后得知,原来男子戒肉之后总觉得饿,心想都吃蔬菜了,再多吃碗饭也没关系,结果越吃越胖。
贺晓鸣也非常认可这种理念,在减内脏脂肪时,控制碳水是重中之重,并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和脂肪,这能促进身体由碳水化合物供能模式调整到脂肪供能模式。“尤其是单一碳水,像杭州人最喜欢的烧饼油条就要暂时放放,可用牛奶、鸡蛋或是玉米、小米等全谷物替代。”
对皮下脂肪过高的人,在饮食原则上就要从吃得少向吃得好靠拢,此时不用刻意控碳,重在多花心思增加食物种类,首推营养均衡的“地中海模式”。
“如果你对自身脂肪分布一无所知,不妨到医院做个人体成分分析,再精准点,可做个CT或磁共振,结合理化指标,用数据话说。”贺晓鸣建议。
上医治未病,单从减脂角度而言,每周严格设置具体化的瘦身目标并不是该领域专家的第一目标,由“他助”逐步升级为“自助”,潜移默化地进行长期生活方式调整,降低肥胖并发症的可能,才是走向美好未来的核心。
壹骑绝尘
有用吗?有球用[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