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陈冲通讯员吕佳银
3月27日晚,青春版越剧《玉堂春》在观众的热切期待中于宁波天然舞台惊艳亮相。这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经典剧目,在新生代演员的诠释下,以青春之姿再绽芳华。
越剧《玉堂春》由京剧移植而来,讲述了风尘女子苏三颠沛流离的命运以及与世家公子王金龙的爱情故事。该剧由“戚毕”流派创始人、越剧宗师戚雅仙和毕春芳首次合演于1952年,后几经打磨提升,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便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传承探索,彼时的主演唐丽君和董兰儿在两位宗师亲授下排练《玉堂春》,由俞克平导演精心打磨,在传承经典的根基上大胆创新,从舞台表现、人物塑造到剧情节奏把控,都融入了新的理解与创意,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而今,昔日两位主演将接力棒交到了新生代演员手中,自己则退居幕后成为此次的复排导演。
“《玉堂春》是越剧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作为新生代有义务将其更好地传承下来。”二级演员唐丽君师承戚雅仙,演绎了二十余载《玉堂春》“苏三”一角,作为此次复排导演之一,回想排练之初,她感慨道:“最开始排练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年轻演员对人物的理解不透彻,总感觉‘不对味’。”
唐丽君和董兰儿在帮助青年演员塑造人物上花了不少心思,每日在现场倾囊相授一招一式。“每天不停地加元素,告诉她们哪个点需要什么,让她们对人物有更深入的理解,有一天好像突然‘开窍’了,我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下。”
正如唐丽君所说,经典重现给青年演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饰演女主苏三的青年演员吕学文,不仅戏份贯穿全场,更是有“苏三起解”“三堂会审”等名场面重头戏。“‘苏三起解’要在边跑圆场的同时边唱,还要唱得很有感情,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吕学文在排练最初常常“挨批”,硬是边哭边练,将人物形象“立”了起来。
“我在全网翻看了各个版本的《玉堂春》,再结合导演的指导去融会贯通。”在剧中饰演男主王金龙的是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另一优秀青年演员吴月翔。据吴月翔透露,《玉堂春》是她第一台“正儿八经”担纲主演的戏,且原本主攻“范派”的她这次要跨流派演绎“毕派”小生,更是令她倍感压力。“毕派需要很强的爆发点,流派的韵味如何表现到位,对我来说是非常需要花心思、下功夫的难点。”在日常的排练中,即使还没有上场,也总能看到吴月翔身着戏服端坐在一旁揣摩角色。
首演当晚,不少戏迷冲着这出宗师名戏走进剧院,共同见证这部传承七十余载的经典焕发别样生机。“苏三离了洪洞县,一路起解赴太原……”当熟悉的经典唱段响起,观众席中几位戏迷不禁轻声跟唱。舞台上,吕学文饰演的苏三一袭罪衣、身戴枷锁,眉眼间既有哀婉凄楚,又透出忠贞不屈。与之对戏的吴月翔,将王金龙从风流公子到公正巡按的转变,演绎得层次分明,一段“三堂会审”中的眼神交锋,将情感张力推向高潮。
“我来自美国,今天特意来看这场越剧是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自美国的陈荣康(中文名)是宁波师范学院的一名外籍老师,普通话十分流利。
“我在宁波已经生活一年多了,之前虽然没有看过越剧,但是却在北京看过京剧,都非常喜欢。”陈荣康表示,自己十分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道德观念,而今天剧目中的大团圆结局,也让自己想起了远在美国的妻子,也十分想念她。
陈荣康说,他十分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道德观念,而今天剧目中的大团圆结局,也让自己想起了远在美国的妻子,“我也十分想念她”。
“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当一部凝结着数代人心血的剧目在重启,当跨国友人带着对中国戏曲‘沉甸甸’的喜爱走进剧场,此时此刻也是对‘世界戏剧日’最好的诠释。”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