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推进土地整治助力“百千万工程”

金羊网 2025-03-28 15:11:32

文/危健峰王雅吴碧芬冯森达

昔日的废旧矿山披上“绿装”变成网红打卡地;推进“巴掌地”从“小田变大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通过拆旧复垦完成腾退建设用地……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梅州市梅县区把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修复等手段,结合农村“三块地”集成改革,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

科学统筹,下好“一盘棋”守好“饭碗田”

统筹谋划,方案先行。自2023年10月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会议以来,梅县区迅速成立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挥部,设置4个工作专班,建立“区级统筹、镇街推进、村社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已出台14项相关政策文件;雁洋镇、松口镇2个典型镇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7个典型村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规划编制工作,其余14个镇均已完成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并进行了公示。

“根据我区的实际,先编制了各镇建设用地整理方案和农用地整理方案,并将两个方案中增减挂(拆旧复垦),产业集聚用地,集中整治区‘百亩方’、‘千亩方’新增耕地,耕地规模化集约流转整合‘小田变大田’等内容融入至区级实施方案,方案编制已基本完成。”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梅县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区级实施方案已通过区级、市级审查,并通过省土地整治一体化监管平台线上质检。接下来,相关职能部门将加快构建“1+3+N”政策体系,完成剩余政策制定和具体操作细则,为各镇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梅县区还计划统筹向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融资、国债等政府专项债券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为加快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畲江镇太湖村地处粤北山区丘陵地带,山多田少,田地零碎且以冷浸田(湖洋田)为主,土地肥力低、耕作难度大、农作物产量低,传统农业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为突破瓶颈,太湖村在全区率先探索建立撂荒耕地长效体制机制,引进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连片开发集中利用,充分发挥土地集约优势,因地制宜种植水稻、甘薯、香芋、花生、玉米等作物,并规划“稻鱼共生”基地,实现了土地流转和资源整合、粮食增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获得新生机。

在畲江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广东畲穗丝苗米产业园产业联盟应运而生。“联盟流转了近万亩土地,累计带动500名劳动力和300户农户参与生产,实现了村民收益和土地利用率双‘提升’;同时利用废弃粮仓改建粮食储存、输送中心,达成了产销一体化。”畲江镇党委副书记张绍基表示,打破了田坎地界,撂荒地变“致富田”,农民的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当前,梅县区以全域土地治理为契机,统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治理,大力撬动乡村全要素发展,加快形成“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城乡融合、区域平衡”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我们将探索土地整治的生态转型模式,形成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循环发展,提升环境、经济双重价值。”梅县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道。

产业赋能,培育示范点走好“特色路”

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产业项目的谋划联系起来,引进规上企业落户落地,引导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结合政策扶持加强产业导入,是梅县区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工作的一大亮点。

位于雁洋镇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项目便是其中的代表,是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超95%、全环境要素智能控制的“非耕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也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地现代设施农业项目。走进基地,只见温室大棚里种着番茄、小青瓜、彩椒等各种蔬果,种植槽中是以椰糠为主要原料的基质,一旁是注入水肥营养液的滴箭,上方设有植物补光灯,可延长蔬果的收获周期和补充生长所需的光照。

“通过首创的农业‘云端大脑’G-Lab系统平台,对‘温光水气肥’等要素的实时监测、调控,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农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打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发展样板,为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提供‘广东方案’。”梅州华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以种植优质樱桃番茄为主,建成后可年产出3161吨,相较传统种植模式产值提高约15倍。

华发现代农业连片集约流转经营模式,采用“土地流转+土地整治+产业导入”灵活组合模式,以项目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实现了“小土地大产出”的效益,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率,同时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劳务就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预计至2025年底实现新增耕地200公顷以上,耕地连片集约流转经营面积5000公顷以上。”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系列奖补措施的出台,推动了全区各镇耕地恢复和连片集约流转经营的能动性,掀起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农用地整理取得了新进展。

优化布局,盘活“低效地”打造新样板

围绕《梅州市梅县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20个子项目,梅县区各镇纷纷拿出实招硬招,加快建设用地腾挪整合,提速增效、扎实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松源镇的“梅县·深圳小镇”安居工程是梅县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腾挪建设用地的新举措。小镇建设有142套住房,配套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松源大道改扩建等项目,还将考虑松源镇的区位特点,谋划产业和商业布局,一体做好产业导入、就业支撑、环境打造等各环节,让群众住得好、留得下。“‘深圳小镇’的建设是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改革的示范项目,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又完善了片区基础设施。”松源镇副镇长郭冠乔表示,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当下,梅县区规划腾挪了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16个镇农村建设用地规模8000多亩;以拆旧复垦方式完成腾退建设用地面积约1479亩,通过建设用地腾挪增减挂钩拆旧复垦调查摸底潜力面积约13000亩。“我们启动了增减挂钩拆旧复垦前期工作,松口镇、雁洋镇、松源镇、畲江镇先行推进建设用地腾挪增减挂钩工作,正在开展增减挂钩拆旧复垦面积约200亩,至2025年全区计划开展建设用地腾挪增减挂钩拆旧复垦面积10000亩。”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梅县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梅县区还在生态保护修复、“烟—稻”轮作连片集约经营、探索宅基地管理机制、加快梳理闲置农房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千万工程”。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已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政策东风劲、奋进正当时,梅县区将充分激发镇村发展活力,以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做法示范带动一批亮点项目,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的梅县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1 阅读:208
金羊网

金羊网

羊城晚报官方网站金羊网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