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为中国麻醉周。麻醉的价值,远不止于手术本身。专家指出,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危重患者增多,术前评估也变得更为复杂,麻醉科不能单打独斗,需联合多学科开展一站式术前评估。
在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等举办的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期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俞卫锋教授指出,“麻醉的价值,远不止于手术本身。它不仅保障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更深远地影响着术后康复、疼痛管理,乃至患者的长期健康。”目前,麻醉学科的转型重点正是从手术室内拓展到手术室外,致力于保障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安全,涵盖术前、术中、术后,甚至包括近期康复和远期转归。
麻醉安全评估是手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危重患者增多,术前评估变得更为复杂。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全身衰弱、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问题,这些因素对术中麻醉管理和术后康复提出了巨大挑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候任主委王天龙教授建议,麻醉科不能单打独斗,需联合多学科开展一站式术前评估,优化患者全身功能,提升手术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这是未来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王天龙教授指出。
在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缪长虹教授看来,麻醉科需要提升医疗风险防控能力,尤其是针对疑难病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这不仅能够支持外科医生开展高难度手术,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同时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对药品和耗材的依赖,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价值和技术含量。
新京报记者张秀兰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