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蕊通讯员龚彦胜济南报道
随着气温回升,处处洋溢着盎然春意。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师一民提醒,春季是人体阳气升发、肝气疏泄的黄金时期,此时养肝不仅能顺应自然,更能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
养肝需从“心”开始
师一民介绍,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对应人体五脏中的肝脏。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就像春天万物生长需要舒展空间一样,肝气的顺畅流通,对情绪、气血运行至关重要。”他解释,若肝气郁结,可能引发情绪低落、胸闷胁痛等问题,而春季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更易导致人体情绪波动,因此,养肝需从“心”开始。
四大养肝法:
饮食、作息、运动、情志
师一民推荐多食用韭菜、菠菜、荠菜等绿色蔬菜,这些食材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可促进肝脏解毒。同时,适量摄入鱼、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有助于肝细胞修复。他特别提醒,春季应避免过量摄入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中医讲究‘省酸增甘’,可适当食用山药、大枣、蜂蜜等甘味食物,以健脾护肝。”
“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解毒的关键时段,此时,深度睡眠能让肝脏得到充分修复。”师一民建议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此外,午间小憩15-30分钟,可恢复体力,提升下午工作效率。
春季适合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师一民强调:“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压力,但需避免大汗淋漓,以防耗伤阳气。运动后及时补水,可帮助代谢废物排出。”
“肝在志为怒,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肝脏健康。”师一民建议通过冥想、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他特别提到,中医诊疗中常通过太冲穴按摩、耳穴压豆等方法帮助患者疏肝理气。
作为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师一民介绍,科室针对春季多发病推出了多种特色疗法。例如,督脉熏蒸可温阳散寒,改善疲劳;穴位埋线对慢性盆腔炎、肥胖症有显著疗效;雷火灸则能调理宫寒、缓解痛经。此外,科室自制的“产后复元膏”“催乳膏”等中药制剂,结合超声透药、针灸推拿等技术,为女性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
春季养肝需多管齐下
护眼养肝: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长时间用眼易耗肝血。建议每用眼1小时远眺5分钟,或热敷双眼缓解疲劳。
少酒护肝:酒精是肝脏大敌,春季聚会增多,需控制饮酒量,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预防过敏:春季花粉、柳絮较多,过敏体质者可通过中药贴敷、药浴等方式增强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
师一民特别指出,高血压患者、慢性肝病患者及更年期女性在春季更需关注肝脏健康。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肝阳上亢,饮食清淡并定期监测血压;慢性肝病患者可抓住春季治疗黄金期,结合中药调理;更年期女性则需注重疏肝理气,调节内分泌。
“春季养肝是系统性工程,需多管齐下。”师一民表示,有需要的患者可通过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治未病”门诊进行体质辨识,定制个性化养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