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四月份16到2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4%,较前一个月增加了0.8%,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还有一个新高,是今年六月全国将会有1158万大学生毕业进入到社会,较上年增加82万。此外,还有自考、函授等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以及上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一同进入就业市场。别以为就业这事只和年轻人有关,背后的逻辑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投资择业,也关系到消费保障。
编辑
编辑
编辑
新中国后的三次失业潮
1、1975-1979年,失业群体主要是返城的知青
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动员青年前往远东腹地进行开垦,为苏联的粮食增产做出一定贡献。当时,中国“三大改造”还没有最终完成。由于“改造”让曾经拥有大量资产的人消失了,在农村引起粮食减产。1955年开始,中国学习苏联经验,也开始发起开垦运动。与苏联高度机械化农业不同,我们下乡开垦的只有人,不仅有青年学生,还有大量退伍军人。
编辑
1959-1961三年粮食大量减产,有一部分农民涌入城市等待救济。由于经济形势总体相当差,不仅城市居民本身都面临着失业问题,还有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给城市居民的就业、安置等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加速青年下乡就成为一条最简单的减少城市人口的方法。
从1955年发起到1962年,“下乡”基本上都还是临时性的活动。下乡青年如果被安排在国营农场,他们的“编制”和城市里没什么区别,待遇与在城市类似。1962年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国营农场也无法容纳这么多青年了,青年就被直接“下放”到村庄。“下乡”就变成一项制度化、长期化的运动。1966年之后,这项政策几乎脱离了经济政策,完全变成一种政治行为。
编辑
编辑
青少年了解一些农村的基本情况,学习一些农业生产的知识,有必要。但上世纪的下乡运动,名义上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实际上跟“教育”没任何关系。缘起于城市经济下滑引起的劳动力过剩,为了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采取的方法不是新增就业,而是把新增的适业人口从城市抽离,放到农村消化。
下乡的青年虽然身强体壮,但绝大多数根本没接触过农业生产,最初是基本不能参加劳动的。即使经过反复培训,他们一心想着回城,劳动积极性也不高,不能与真正的农民青年相比。
编辑
编辑
上世纪70年代,国家经济好转,下乡青年才陆续回城。可哪些青年能被调回城市要看出身,也就是当时所说的“成分”,还有具体的家庭情况,如果一家子兄弟姐妹几个都下乡了,那么就可以调回一两个到城市的父母身边。1975-1979年的返城知青超过1000万人,城镇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1979年,城镇累计待业人员达到1500万人,仅在劳动部门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就有5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5.4%。国家当时鼓励全民发展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才将这次失业潮消化掉了。
编辑
2、97-98年亚洲金融风暴,失业者主要是农民和企业职工
中国已是工业大国,工业产值占到GDP的47.1%,且外向型经济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42.9%。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亚洲金融风暴一来,出口一崩,工厂跟着倒闭,失业率立马上升。
计划经济时代,在国家的就业保障和分配制度下,国民经劳动局来到工厂工作,有粮吃,有衣穿,逢年过节有补贴,生老病死有人管,这是令农民羡慕不已的铁饭碗。1986年全国正式推行劳动合同制,只要符合相应的条款,单位有权解雇合同工。时间到了1998年,国企经营不善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三分之一的国企明亏,三分之一暗亏,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在盈利。裁减人员,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则是改变劳资关系,为中国加入WTO做准备。
下岗与现在的失业不同。员工下岗并没有与单位企业脱离关系,而是被以“放长假”、“提前退休”等方式从劳动中劝退。员工下岗后多少可以从企业获得部分福利,比如说少量的补贴、生活费、医疗报销等,具体多少视企业的盈利状况而定。有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重新让员工上岗,发展得比较差的可能连生活费也不发,社保也不交了,有的干脆与员工买断工龄,一次性支付约定金额,解除劳动关系。
1998-2002年间,国企下岗职工累计为2023万人,再加上1998年以前累积的下岗人员,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总量达到2715万人。国家通过世贸组织经济发展和一波新农村建设才将这次失业潮解决。
编辑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是大事,国家于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当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原本读完初中就出来工作的,让你去读三年高中,再读四年大学。国家再扩大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招录名额。既然(高)考不是以定终生,那老百姓就一考再考,考研、考公、求职,毕业后三选一。
编辑
编辑
3、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76%一路狂飙到2021年的57.8%。 等于近十年里,100个普通老百姓里有58个都读过大学,然而劳动力市场却经常出现,年轻人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局面?在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第一名的就是销售。后面要么是生产线的操作工、车工、焊工这一类的技工,要么是服务员、保洁员、保安这类的工种。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理解。简单的销售员、服务员、工地搬砖、打扫卫生,初中毕业就可以干了。读到大学,教育成本这么高,怎么也得坐办公室白领才行。想法是没错,经济好的时候确实也有不少这样的岗位,政府卖地手里有钱,可以不断扩招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即便2008年次贷危机严重,中国及时启动4万亿新基建,才没爆发大规模的失业潮。
可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低端制造外迁和机器替代,对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造成挤压;教育和地产行业降温,招工减少;疫情三年对经济造成了冲击,尤其是青年就业比较集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这样青年失业率攀升就不足为奇了。
编辑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也是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青年群体是社会最具活力的有生力量,他们所具备的创造性和开创性能够赋予经济不可替代的动能。他们既是生产端的重要创新者,又是消费端的主要新增量。相关部门当然不会置之不理,已经明确表态,将通过扩大需求、助企纾困稳岗、鼓励引导基层就业等政策举措为青年人拓宽就业渠道。
就业是经济形势的滞后变量,缓解就业压力的根本之策在于提振实体经济、增强经营主体活力。只有企业活得好、能甩开膀子有活干,招聘需求就能保持强劲增长。所以,目前年轻人找份工作不难,但想找一份薪酬待遇、专业领域、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条件满意的岗位会比较难,大概率是要等服务业、消费制造业进一步修复,国家经济继续复苏之后才有可能。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