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高琛琛官笑涵
到2025年,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成立已经9年,联盟单位“朋友圈”成员增至236家,形成1个核心医院+17个地市级核心医院+N个县级医院+乡镇及家庭医生的“1+17+N模式”,让优质儿科资源覆盖到基层,进一步提升区域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3月29日,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理事大会暨第五届湖北儿科医学发展管理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联盟牵头单位、武汉儿童医院发布数据称,上转患儿中危急重症占比近九成,下转基层医疗机构病种从相对单一到覆盖21个专业、70余类疾病。2025年,还将增设2个专科分联盟。
大会现场
9名新成员“加群”,成员单位达236家
“九年耕耘,在湖北省卫健委、武汉市卫健委的指导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促进儿科分级诊疗的‘湖北样本’。”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周爱芬表示,今年,湖北儿科医疗联盟“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又有巴东县人民医院、郧西县人民医院等9位“新成员”加入,目前,该联盟已有236家成员单位,覆盖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六个省份。未来,医院将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全力搭建联盟共享的医、教、研及管理平台,展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重点领域的合作,和同道们一起推进联盟的高质量发展,让全省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周爱芬致辞
为了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湖北儿科医疗联盟9年来持续推进“湖北儿童健康行”活动。2024年,266人/次专家下沉到15个地市州、93家医院,提升基层医疗同质化水平。湖北儿科医疗联盟副理事长、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刘智胜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联盟把基层儿科医生“请上来”免费进修,培养“火炬手”;开展远程会诊、培训、诊断;继托管大冶市妇幼保健院、武穴市妇幼保健院后,2024年武汉儿童医院与黄陂区妇幼保健院结成“紧密医联体”,加强专科共建。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加入“新成员”
重症“转得畅”,上转疑难危重占比88.6%
3月29日,武汉儿童医院发布数据,2016年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成立至今,已完成双向转诊2万余人次,其中上转16534人次。2024年,上转患儿中疑难危重占比达88.6%,稳稳托起全省疑难危重症患儿的生命安全。
今年2月,宜昌一小患儿因吸入异物出现窒息,经历了三次心肺复苏,生命岌岌可危,当地医院向武汉儿童医院发出转运申请。孩子生命体征不稳,路途又较远,转运难度较大,家长十分担忧。为尽可能寻求救治“最优解”,武汉儿童医院紧急联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陆国平教授团队共同商讨。经专家团队评估,ECMO随时“待命”,患儿顺利抵达武汉,治疗4天后撤下呼吸机,之后顺利康复出院。
武汉儿童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孙丹介绍,该院转运中心去年“提档升级”,成立急危重症医学中心、组建ECMO转运团队,背靠国内儿科“顶流”,加强夜间危重症的转运以及偏远地区、外省的转运能力,转运服务病种增多,为湖北及周边危急重症患儿的救治“兜住底线”。
基层“接得住”,下转诊疗病种增多
去年11月,江西九江的辰辰(化名)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被送往当地医院,后转入武汉儿童医院。在该院,辰辰相继被查出“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伴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先心病,由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皮名安团队为他进行手术,恢复顺利。
在评估患儿病情,认为具备下转条件后,经联盟转诊网络协调,将辰辰转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巩固治疗。期间两地专家实时沟通并调整治疗方案,辰辰康复出院。
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秘书长、武汉儿童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肖翠萍介绍,9年来,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下转患儿共4427人次,下转病种逐渐由单一病种走向多元化,目前已覆盖新生儿外科、神经外科、血液科、肿瘤科、遗传代谢内分泌等21个专业、70余类疾病,承接下转患儿的基层医院/社区增至300余家,这意味着基层儿科承接能力显著增强,更多疾病能留在“家门口”解决。
2个分联盟“上新”,基层儿科“强筋健骨”
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今年是开局之年。武汉儿童医院院长陆小霞介绍,湖北儿科医疗联盟拟增设“精神心理分联盟”“妇儿介入与血管瘤脉管畸形分联盟”,通过专科分联盟建设,帮助基层相关专科“强筋健骨”,提升服务能力,让妇女儿童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陆小霞主持
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涉及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周爱芬书记介绍,为了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武汉儿童医院已经在进行一些探索,如让医护走进社区和学校,打造“家校医社”一体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作为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的牵头单位,今年将成立精神心理分联盟。
精神心理分联盟负责人、武汉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刘敏介绍,成立精神心理分联盟后,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生相关专业能力,并规范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标准,实现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治。
妇儿介入与血管瘤脉管畸形分联盟负责人、武汉儿童医院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主任刘新献表示,在儿童甚至成人中,血管畸形并不少见,部分患儿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如果一直拖延,到成人期时疾病加重,疼痛影响生活,最严重还面临截肢(指/趾)的风险。如今,介入治疗可以无创解决问题,孩子恢复快、痛苦小。
刘新献回忆,前不久在一家三甲医院会诊遇到一名39岁的患者,自儿时起就患较严重的血管畸形(p—w综合征),如今病情越发严重,右腿几乎比左腿粗一圈,疼痛剧烈。治疗后第三天,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了很多。“如果他小时候就得到了治疗,完全可以和常人一样长大,不用被折磨这么多年。”刘新献感慨地说。
刘新献介绍,成立分联盟后将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提升基层医生对该病的诊治能力,同时普及儿童介入无创诊疗技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如遇疑难患者,还可以通过联盟转诊、远程会诊,让患者得到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为优秀“市(州)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颁奖
(以上图片由通讯员张祖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