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上海一对知青未婚生下孩子后,便抱给了老乡,临别时,女知青痛哭道:“1

桃花映面红 2025-03-31 09:57:46

1972年,上海一对知青未婚生下孩子后,便抱给了老乡,临别时,女知青痛哭道:“18岁时,能让我见他一面吗?”18年后,女知青找到了老乡家,没曾想,老乡却说:“我也2年没联系他了!” “他说要外出打工,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实际上,孩子口中的外出打工只是“借口”,他想通过“走出去”来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只是当时老王不知,李敏香更不知。 听到这句话,李敏香心如刀绞,那次一别,李敏香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始终不变的就是对儿子的牵挂…… 从老乡家离开后,李敏香再次踏上了寻子的旅途,然而,人海茫茫,寻找一人如大海捞针,李敏香能得偿所愿吗? 1968年,知青们积极响应“上山下乡”号召,他们带着满怀的热情、以及改造乡村、帮助乡村脱贫致富的美好憧憬,来到云南一些偏远小乡村。 李敏香和陈怀山跟随“大部队”一同前往,他们都来自于上海,是文采斐然的知识青年,来到小乡村之后,他们才发现真实的乡村与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没有青山绿水,只有一望无际的荒野,简陋的土坯房,风一吹就会扬起漫天的风沙,下雨时,房屋更是遭了殃,泥水顺着墙体就滑下来…… 李敏香在上海的生活优渥,十指不沾阳春水,面对这巨大的“差距”,李敏香只能依靠母亲寄来的家乡美食作为心灵慰藉。 相较于李敏香,陈怀山在乡村的适应能力更强,很快就学会了生火做饭、用各种农具干农活,是一众下乡知青当中的佼佼者。 “敏香,这个工具那样使用花费大力气,而且效率低,我教你。” 陈怀山心地善良,很是热情,总会给“笨手笨脚”的李敏香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久而久之,二人之间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在那样一个年代,“开放”的爱情备受压抑,哪怕只是一个热烈的眼神,李敏香和陈怀山只能将炙热的爱情深埋在心底,任何人都看不出他们二人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羁绊。 一次下雨契机,让他们彻底敞开心扉,正在干农活的二人只能找地方躲雨,在一个空空如也的土坯房里,他们将彼此交付,混杂着雨水的身体相互交融…… 然而,三个月后,李敏香就发现了不对劲儿,自己怀孕了,对于她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六神无主的她连忙找到陈怀山。 未婚先孕是不被允许的,二人都深知,可毕竟是一条生命,思来想去,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孩子生下,送给一户可靠的人家。 老王憨厚朴实,孤身一人没有孩子,李敏香生下孩子后,将孩子送给老王。 到底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临别时,李敏香肝肠寸断,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在孩子18岁那年,可以和孩子见一面,老王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1972年,李敏香再次怀孕,然而她始终没能和陈怀山修成正果,只好将孩子生下再次送人…… 李敏香和陈怀山的爱情,经历了一波三折,7年后,二人终于回到上海,想要喜结连理,可陈怀山的母亲却始终不肯承认李敏香这个“儿媳”,不惜以死相逼。 陈怀山孝顺,为了母亲,只好舍弃了李敏香,后续娶了妻子,还有了两个女儿,只是妻子异常强势,生活并不幸福,另一边的李敏香呢,成为了一名教师,但却始终孤身一人。 在孩子18岁那年,李敏香动身前往云南,想要与孩子见一面,却被老王告知孩子已经离开两年了,从此李敏香踏上了寻子的道路…… 2013年,陈怀山母亲去世,他和妻子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爱情,索性办了离婚手续,想要与李敏香再续前缘,却始终未能如愿,后意外得知李敏香正在寻子,也走上了寻子的道路。 直到有一天,有一陌生男子给李敏香打了一个电话,李敏香瞬间激动的语无伦次,原来竟是自己的儿子看到李敏香的“寻亲启示”,这才找到了李敏香。 后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至于陈怀山,则因心存愧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旨在帮助更多的人……

0 阅读: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