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与主席单线联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鲜为人知,化名却很出名
“在黑夜里梦想着光,心中覆盖悲伤,在悲伤里忍受孤独,空守一丝温暖。”
郝克勇,1914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临潼县。虽然身处西北,但是郝克勇却并非出身贫下中农,事实上郝克勇的家室非常显赫。
郝克勇的父亲郝鹏程是民国西北军的创建元老,这里的西北军并非是民国初年冯玉祥手下的西北军,而是由杨虎城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
郝鹏程与新西北军的首脑杨虎城,赵寿山等私交甚好,自己也在军中担任特种兵营长。
在国民党军队体系中,特种兵营一般都是装备待遇最好的部队,主要责任是担任指挥部的近卫军和战场上最后动用的预备队,是当之无愧的军中精锐。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郝克勇只要稍加努力,都能在军队中取得非常好的发展。可是郝克勇最终却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929年。这一年郝克勇跟随哥哥的脚步来到上海求学。西北军的杨虎城将军颇为开明,非常重视教育。当时郝鹏程长子郝克俊已经成年,在杨虎城将军的资助下来到上海求学。
当时的上海不仅仅是远东最繁华的城市,还是当时我党革命的中心。在先进学子的耳濡目染之下,郝克俊接触到了共产主义道路,并由邓小平亲自引荐加入中国共产党。
郝克勇在哥哥的帮助之下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开始认识到旧社会的不可救药。时间到了1932年,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之下“一·二八淞沪事变”爆发。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思想的感召下,郝氏兄弟应招入伍,加入了国民第十九军的抗日义勇军保卫上海,并在当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一·二八淞沪事变”中日停战之后,郝克勇继续学业,并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主修中文和哲学。在大学毕业后郝克勇进入民国的盐务税警官佐学校学习,并在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贵州天柱县任盐务税警分队长。
郝克勇在任上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结果在一次执法中查抄了当时湖南省主席何健的走私赃盐。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郝克勇的行为虽然明正典型,弘扬正气,但是客观上得罪了国民党内地方的实权派,为自己后来被打压排挤埋下了伏笔。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虽然最终事情和平解决,但是作为兵谏主使的杨虎城、张学良将军却被撤职软禁。在贵州得罪权贵的郝克勇最终因为家族与杨虎城将军的私交而被扣上了“小杨虎城”的帽子,在民国腐败的政治体系里备受打压,无奈离开了文官体系。
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的郝克勇终于彻底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邪恶本质和整个民国体系的不可救药。最终于1938年通过共青团的组织关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经过我党高层的讨论,决定将郝克勇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任职。
安排郝克勇前往三十八军是有重要含义的。当时我党活动的主要区域是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地区,而第十七军长期驻守陕西关中。
自长征之后,国民党组织的数次围剿都是以西北军作主力。鉴于这些因素,在核心区域驻守的部队安插情报人员十分重要。在和平时期可以不断渗透,掌握信息情报;在战争时期可以策反军队,粉碎对方的攻击阴谋。
由于陕西防务的重要位置和郝克勇的自身条件,我党高层安排郝克勇推进潜入敌后的任务。
我党高层对于郝克勇的业务层级设定非常之高,不仅给予了郝克勇在整个新中国谍报史上史无前例的与主席单线联系的特殊待遇,在平时的渗透和宣传中也是直属周恩来和李维汉。
郝克勇在三十八军军中,利用我党如新华社、《大公报》等宣传机器,不断在军中进行统战工作,在蒋介石口中三十八军“赤化严重”,西北军甚至有了“七路半”的称号。
因为效果过于显著引起了反动派监察人员的警觉。当时保卫华北的卫立煌就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秘密逮捕“赤化人员”。为了保护郝克勇的人身安全,毛主席特意通过赵寿山的关系安排郝克勇回延安述职加以保护。
随着抗日战争局面日渐明朗,在解放区边远地区蒋介石不断制造军事摩擦。为了保卫延安,保卫解放区,组织为郝克勇安排了潜伏化名,大名鼎鼎的“范明”并回到敌占区潜伏。
在抗日时期,郝克勇主要负责对驻防陕西的三十八军进行统战工作。解放战争期间,郝克勇出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处长,统管西北五省、河南等地的情报工作。
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等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当时延安面对东南西三方的军事威胁,安全局势岌岌可危。
此时中央动用了郝克勇这招奇兵在1945年中和1946年相继策动了三十八军的起义和陕北保安副总指挥胡景铎起义。
三十八军第十七师长,第五十五师前后的起义,严重干扰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陕西和河南的军事部署。而陕北保安副总指挥胡景锋起义,也就是
大名鼎鼎的横山起义,则将国民党在陕北苦心经营的防线豁开了一个大口。
国民党军队在陕北失去了25个军事据点和大量机动部队,并扩大了2万多平方公里的解放区。
敌人军事力量的虚弱和我党我军战略纵深的增加,为我军抵挡住国民党反对派军队重点进攻并迎来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