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新农景|数智化生产激活乳业高效能样本(2’41”)
[出镜]新华社记者 张瀚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在宁夏戈壁滩上,有一家高端乳制品生产企业。在这里,平均每秒灌装12包牛奶,100名工人全线生产,可创造100亿元年产值,人均效能是传统工厂的20倍。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赋能。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访蒙牛集团旗下全数智化超级工厂——蒙牛宁夏工厂。
[解说]与传统印象中的牧场截然不同,在这里,每一头奶牛都佩戴着智能耳标,实时监测健康状况和产奶量;从原奶杀菌到灌装,全程由AGV机器人协作完成。高效、精准、智能是这里的关键词。
[同期]蒙牛乳业宁夏工厂人事行政指挥官 李美薇
作为中国乳业首家获批的“灯塔工厂”,也是全球首家获批的液态奶“灯塔工厂”,我们工厂实现了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的全数智化覆盖,36个关键控制点、100多项在线检测,从牧场到货架全流程可追溯。
[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局长 杨发
黄金奶源带与数字科技的碰撞,正在改写中国乳业发展的版图。宁夏用全国5%的奶牛存栏量,产出了12%的高端乳制品。这里的生鲜乳,每百克蛋白含量高达3.25—3.55克。近期,中央一号文件对中国奶产业走出困境作出了明确要求。宁夏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提高宁夏奶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出镜]新华社记者 张瀚暘
一杯高端牛奶,见证着宁夏奶产业的崛起,也生动诠释着一杯牛奶的背后,是生态、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当贺兰山下的牧场遇见新质生产力,当黄河水滋养的奶牛融入工业4.0,宁夏正以“灯塔工厂”为引擎,推动中国乳业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新华社记者卢书剑、张瀚暘 宁夏银川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