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用药,远离肾损伤

新浪财经 2025-04-01 07:38:14

转自:中国医药报

□黄江云

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须经肾脏排出体外,如果用药不当,很容易引起肾损伤。那么,容易引起肾损伤的药物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预防药物性肾损伤呢?

常见引起肾损伤的药物

常见的容易引起肾损伤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抗菌药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等均可导致肾损伤。(1)氨基糖苷类:是肾毒性很大的一类抗菌药,直接损害肾脏,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肾毒性与用药时间、剂量有关。(2)β-内酰胺类:如头孢菌素类,主要引起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衰竭,第一代头孢菌素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3)其他:磺胺类、利福平、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引起的损害可能多种多样。

非甾体类抗炎药该类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影响肾脏血流灌注,从而导致肾损伤。如布洛芬,很多人在发热或关节疼痛时自行服用该药,可能造成不合理用药。

造影剂一些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需要使用造影剂,如含碘造影剂。本身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者处于脱水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造影剂相关的不合理用药。

中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可引起肾损伤,如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广防己、杜衡、细辛等。除这些中药本身具有肾毒性外,引起肾损伤的原因还可能与用药剂量过大、药物蓄积、炮制或煎煮不当等有关。

注意身体变化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身体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尿量改变可能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者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少尿往往提示肾脏的滤过功能严重受损,而多尿可能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表现。

尿液性状改变出现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患者的尿液可能出现泡沫且不易消散。还有患者可能出现血尿,尿液颜色可呈洗肉水色或浓茶色。

全身症状患者可有水肿,从眼睑或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影响人体的内环境稳态。

积极预防药物性肾损伤

科学预防药物性肾损伤,及时避免药物对肾脏的损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用药日常不能随意乱用药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在用药期间不要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对于本就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医生在开药时会更加谨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检查肾功能使用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尿常规等指标。若检查结果异常,如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或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要立即告知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肾脏进一步受损。

避免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果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患者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避免联合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及时避免对肾脏的损害。

此外,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药物影响出现肾损伤。因此,注意个体差异,合理用药,有助于守护肾脏健康。

(作者单位:中山市广济医院)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