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医药报
春季,各类花粉随风扩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很多人一到这个时节就频繁打喷嚏、流鼻涕,还可能伴有鼻塞、眼睛痒,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全面了解过敏性鼻炎,才能更好防治。
正确认识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即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所引起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每当患者接触到过敏原时,就容易发作。过敏原可以是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从而导致鼻腔黏膜炎症,产生各种不适症状。
按过敏原种类是否为季节性,可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发作呈季节性,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真菌等季节性吸入过敏原。花粉引起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结膜炎也称花粉症。不同地区季节性过敏原暴露的时间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发作呈常年性,常见过敏原为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室内常年性吸入过敏原,以及某些职业性过敏原。
合理选择药物
临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鼻用糖皮质激素简称鼻用激素,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鼻用激素分为第一代(包括布地奈德、曲安奈德、丙酸倍氯米松、氟尼缩松)和第二代(包括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糠酸氟替卡松、倍他米松、环索奈德),临床更推荐使用第二代鼻用激素。在使用鼻用激素时,患者应按推荐剂量每日喷鼻1~2次,对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疗程不少于2周。第二代鼻用激素是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疗程在4周以上。儿童适用的鼻用激素有:糠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建议2岁以上儿童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建议3岁以上儿童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建议4岁以上儿童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建议6岁以上儿童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需要较长时间使用鼻用激素,儿童应采用最小有效量,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一开始的推荐用药次数为每日喷鼻1~2次,疗程不少于2周。一旦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缓慢减量,减至隔日一次、隔两日一次或按需使用。儿童使用鼻用激素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切勿随意停药和增加疗程、剂量。
口服糖皮质激素该类药是过敏性鼻炎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需要慎重和酌情使用。对于症状严重难以控制的过敏性鼻炎,可考虑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最好选择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的药物,用药剂量按患者体重计算(以泼尼松为例,用药剂量为0.5~1.0毫克/千克体重),晨起顿服,疗程4~7天。使用时要注意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该类药是目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口服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口服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人服用抗组胺药的效果可能也不相同。如果服用一种抗组胺药效果不佳,应更换另外一种。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抗组胺药后要避免开车。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该类药是抗过敏药物之一,主要有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普鲁司特,对有鼻塞、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治疗效果较好。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第二代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一起使用。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该类药包括色甘酸钠、尼多酸钠、四唑色酮、奈多罗米钠、吡嘧司特钾和曲尼司特等。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可作为过敏性鼻炎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在花粉播散前两周左右开始使用,对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发作具有缓解作用。
鼻用减充血剂鼻用减充血剂可快速有效缓解鼻塞,建议尽量选择咪唑啉类药物,如羟甲唑啉、萘甲唑啉、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同时建议选用较低浓度的制剂。这些药物使用方便,效果显著。虽然咪唑啉类减充血剂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如鼻腔干燥、刺激感,甚至出现反弹性鼻塞,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和心率加快等反应。另外,浓度过高、疗程过长或用药过于频繁可导致反跳性鼻黏膜充血,易发生药物性鼻炎。因此,这类药物连续使用不可超过两周,儿童使用这类药物更应谨慎。
科学预防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注意调整生活状态,正确护理鼻腔。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清洁和通风良好,减少灰尘、螨虫等过敏原的存在。如果明确对花粉、宠物毛等过敏,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可能会引发过敏的物质。同时,保持室内空气一定的湿度,如果空气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
冲洗鼻腔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将鼻腔里的过敏原和分泌物冲洗干净,可减轻或避免过敏反应。
均衡饮食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种类丰富。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同时避免食用那些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任何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中国药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