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规划改革专场举行,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深化规划改革案例和经验。
朝阳区:加快北京太古坊片区规划建设
朝阳区副区长刘福泽介绍,朝阳区以规划引领城市更新,通过开门编规划、整体式统筹、片区式更新,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发展活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着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比如,围绕三里屯商圈,精细做好更新类控规编制,聚焦太古里和新工体两大核心,构建“一横两纵双核联动”的发展格局,彰显多元包容、时尚潮流的城市特质。“我们塑造高品质消费空间。投放空间资源支撑国际顶奢品牌商业建筑群建设,挖掘场地坪效提质潜能,有力促进商业、国际化、文化要素聚集。同时,提升商业消费环境。衔接特色商业、慢行绿道,搭建立体商业洄游环线,激活商业园区氛围,打造花园式商圈。此外,统筹实施更新项目。推动大三里屯商圈整体更新,建立包含131个项目的更新项目库,有序引导更新项目实施。”
刘福泽表示,目前,三里屯路、工体北路等公共空间已完成改造,通盈中心、漫享街区全面焕新,瑜舍酒店、那里花园正在迭代升级。朝阳区将持续推动商圈业态升级与服务创新,深化打造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加快北京太古坊片区规划建设,努力为市民群众创造潮流时尚、好逛好玩的消费空间。
丰台区:加快推进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
长辛店老镇是北京中心城区空间形态传承完整、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特色地区,也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位于北京西南永定河畔,总面积约为87公顷。
丰台区副区长、丰台南中轴地区党工委书记李国龙介绍,长辛店老镇是《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颁布以来,北京规模最大的区域综合类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以“棚改+更新”的实施模式推进,项目一期以曹家口路为核心,适当向长辛店大街北侧延伸至第二百货商场,整体呈T形,总占地面积约4.56公顷。
其中,先行启动区主要围绕上世纪80年代新开辟的曹家口路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已于2024年底开街亮相,引入众多重点知名品牌。后续,丰台区将加快推进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的实施,为全国片区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此外,丰台区将强化南中轴地区、西山永定河文化精华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区四大重点功能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河西地区生态科技组团、北京丰台站国际商务枢纽组团、五里店宜居宜业新高地组团、新发地首都高品质生活保障组团四大功能组团的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重点功能区引领、功能组团驱动、街区组团协同、商务楼宇支撑”多级联动的产城融合发展体系。
昌平区:加快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
北京回天地区打造了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典型样板。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倪娜介绍,昌平区接续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投用项目172个,建成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等文体设施,新建“双创”空间60万平方米,打造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学校周边综合整治样板,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回昌路建成通车。
她透露,今年,昌平区将继续运用回天行动计划推进机制,有效衔接第二轮与第三轮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品质等6个方面,加快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清华长庚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实现累计投用项目达到200个,深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回天有约”协商议事等创新实践,推动回天地区从“治大城市病”向“谋高质量发展”有效转变。
北京经开区:打造北京首个“工业上楼”标杆示范园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伊元甲介绍,截至目前,亦庄新城已全面启动街区控规编制,其中98平方公里已获市级批复,预计2025年底街区控规批复率将达到85%。
他介绍,亦庄加强改革创新,刚弹结合保障规划资源空间匹配。通过编制街区控规,理清区域资源本底,统筹“流量账、实施账、经济账”,探索工业用地复合利用、弹性增容等机制,进一步集约用地资源,提升产业承载空间。
对新建项目,探索生产与研发比例相应的混合用地模式,确立工业生产、研发中试、配套服务各功能指标上限,保障生产企业的研发和配套需求。对存量项目,实施“弹性增容”政策,把曾经废弃的底层厂房打造成为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打造“天空之境”北京首个“工业上楼”标杆示范园区。
同时,为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完善教育医疗、商业配套、文体设施,打造“职住商平衡、产教城融合”的复合功能区,实现人、城、产协同发展。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