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武学宗师李书文刚来到演武大厅,伊藤太郎就对着他喝五吆六,李书文冲上去,几秒钟的功夫,就让伊藤太郎闭上了嘴。 当时,袁世凯在天津练兵,网罗了许多国内外高手来做教练。他给惯使枪的黄士海也下了请帖,但此人年岁已高,就派了弟子李书文前来。 小兵将李书文领到演武大厅,当时袁世凯和几个日本高手都在场,他们一见进来的人个子矮小,甚至还没有一米六,心想:这人大概是走错地方了吧。 袁世凯特意走上前去问了问,才知道这是黄士海的徒弟李书文。他小小的身体,扛着一杆长枪,目光炬炬,看上去并不好惹,可惜几个日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为首的伊藤太郎,冲着李书文口出狂言,还用手对着李书文指指点点。 李书文可以忍受自己受委屈,但侮辱中国人让他忍无可忍。说时迟那时快,他扛着长枪就冲了上去,伊藤太郎连忙应战。 然而,李书文身法奇特,三下两下就挑死了伊藤太郎,并将他远远地甩了出去。 其他的三个日本武士见事不好,拔出长刀,一起出手对付李书文。但几个回合下来,李书文就像鬼影一样,接连挑死了这三个日本武士。 此时,一只苍蝇落在柱子上,李书文一招飞枪过去,就刺死了苍蝇,但柱子上却没留下一点痕迹。 待演武大厅的众人反应过来,掌声山呼海啸般响起,就连袁世凯也在一旁惊呼:“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 从此,“神枪”李书文扬名天下。 除了高超的使枪功夫,李书文还有一绝的轻功和内功。 1912年,李书文应许兰洲邀请,成为了东北军校的教习。 一次吃饭时,厨师上了一道鸡,但是偏偏没有鸡头。在李书文看来,吃鸡不带鸡头,那是对自己的极大不尊重。他立刻回房间收拾东西,从小楼上轻松跳了下来。 许兰洲得知后,连忙骑马去追赶。可说来也怪,李书文就在前面,许兰洲却怎么也追不上。一直追到江边,许兰洲笑着说道:“这下您无处去了吧。” 李书文不屑一笑,一下跳进了江中,没一会,就到了江的那一面。后来许兰洲好一顿赔礼道歉,才把奇人李书文请回来了。 李书文能有这么高的功夫,离不开他的勤学苦练。 李书文出生于沧州王南良村,自幼十分喜欢武术。可因为家里是种田的,能维持温饱已是难事,并没有多余的钱财去学习,再加上身材矮小,村里的武师都不愿意收他为徒。 没办法,李书文只好去了罗疃村,在这里拜张家张景星为师,学习八极拳,又拜师伯黄士海为师,学习长枪。 李书文还要帮家里做农活,因而不能一直留在罗疃,只能两地往返。罗疃离王南良村有8公里,李书文每天至少走个一来回,在路上也不放过练功的机会。 有一年春节,李书文如常去师傅家学习。在回来的路上,他拿着一杆长枪,一招一式练了一路,等回到家时才发现,自己脚上的鞋丢了。 这样的学习方式,李书文坚持了12年,最后终于有所大成。他的长枪速度快、力道足、下手准,说打苍蝇,就不会在柱子上留下痕迹。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尖端人才,至少在这一行付出10000个小时。 李书文12年如一日的坚持,练就了波云诡谲的身法,一生立足武林,从未有败绩。 而他也没有藏着掖着,将这些武艺尽数传给了徒子徒孙们,后来在老蒋身边当保镖的刘云樵,也是李书文的得意弟子。 1934年,73岁的李书文在武场仙逝,家人和徒弟将李书文的灵柩送回老家,后来很多海内外的人特意前去瞻仰这位武林老前辈。 李书文生前,常对后人说:“钱是白的,眼睛是黑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咱爷们儿有艺!” 一生习武,一生傲骨,这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1895年,武学宗师李书文刚来到演武大厅,伊藤太郎就对着他喝五吆六,李书文冲上去
小博大史
2025-04-02 11:44:40
0
阅读:71
2025可乐
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