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编辑王金帅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观点有思想,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秦诗立。
景宁县鹤溪街道惠明寺村新华社发(李肃人摄)
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山区海岛县是重点难点。2022年初,浙江确定以景宁县、嵊泗县作为样本,解剖麻雀、整体谋划,探索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三年来,浙江省针对两县开展大量专家座谈、蹲点调研、精准施策、招引项目,在解剖麻雀过程中摸清难点、堵点和薄弱点,破解山区海岛县发展共性问题,探寻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富经验。
景宁和嵊泗,一南一北,为何能成为“麻雀”?
详情点击>>
两只“麻雀”的启示浙江以景宁嵊泗为样本探索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秦诗立:
山区海岛县是浙江共富示范区建设的难点,探索共富之路有许多共性,包括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居民充分就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均衡供给与优质共享、内聚外链交通网络畅通与防灾减灾设施健全等等,还需要根据不同山区海岛县的区位、地理、资源、产业、人口等差异,因地制宜理思路、确方案、明细节、抓落实、成闭环,才能把共富大文章写好。
景宁、嵊泗县情作为“两只麻雀”,非常典型。
在解剖麻雀过程中进一步摸清难点、堵点和薄弱点,总结提炼共性问题与成功经验很有必要。
把如何实现“由散到聚”作为两县共富的解题思路非常精准。
只有积极而稳妥地有效集中教育、医疗、文化、人口、产业、交通等资源,山区海岛县才能有效控制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成本,更好呈现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产业项目投资的市场为主和产业项目的集群发展中实现从“输血发展”向“造血发展”的跃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散到集”也需因地制宜。包括景宁在内的丽水市、嵊泗在内的舟山市,分别探索出了“跨山统筹”“固定+流动”和“小岛你好“等模式,来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提质降本”;通过“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和“县城+中心村”等发展轴模式,来实现资源要素有效集中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兼顾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