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222”,唐山“智造”引领机器人产业硬核发展

上游新闻 2025-04-03 15:33:02

在许多人眼里,机器人的形象是能空翻的“变形金刚”、是能导游的“天线宝宝”,或者是可爱能干的狗狗。但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河北唐山的机器人也许会颠覆人们的认知,近年来,河北唐山在研发创新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培育了特色鲜明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日前,上游新闻深入唐山,亲密接触正在高速崛起的“机器人兵团”,探寻唐山关于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深耕近30载多个领域独占全国鳌头

回溯唐山机器人的发展史,要从1997年唐山开元集团引进日本松下机器人本体开始,唐山狠抓国际产业转移、国内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扩大、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充分发挥集群、技术等优势。2011年,唐山高新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2014年,成为河北省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8年,唐山市高新区机器人研发中心建成;2023年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

经过近30年的深耕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引领、特种机器人为亮点、服务机器人为特色,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优必选、汇博、超能、遨博等机器人头部企业纷至沓来。

其中,焊接机器人、特种检测机器人、抢险救援机器人等产品优势明显,开元、开诚、百川等领军企业优势突出。数据显示,2024年,唐山机器人相关企业222家,主营业务收入84.2亿元、占全省57.6%,其中高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200家,主营业务收入73亿元。

细分领域中,焊接机器人产业集群规模全国第一;消防救援机器人、应急救援机器人、轨道交通巡检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成立河北智慧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专注智慧服务机器人的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成立京津冀机器人智创中心,开展“机器人+”示范应用展示及教育机器人研发等业务;一体化全药品机器人智慧药房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国30余家医疗机构;成功引进爱餐、长膳智能等配送、清洁、炒菜等生活服务机器人,为唐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多元场景更好助推研发及应用

从“1”到“222”,唐山机器人产业崛起的脚步,离不开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实现,唐山早期的机器人主要用于替代人工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在恶劣环境中工作。而现在,机器人在数智化助力下,有了更多优化改善生产工艺流程的属性。这一转变与唐山“双重契机”密不可分——以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设备更新拉动需求,厚植机器人产业发展土壤。

为解决产品研发闭门造车造成的产品与市场脱节问题,唐山市坚持“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在唐山首试首用、迭代升级,助推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此外,为更好服务应用场景,唐山还推动各县(市、区)立足本区域需求,通过公开征集、推荐征集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场景征集工作,动态展示该市场景需求与技术解决方案。

如今,“唐山造”机器人在当地农业、医药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实现了“多点开花”。

让“唐山造”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唐山市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梳理出百余个机器人应用场景和系统解决方案,面向社会展示推广。

“共享工厂”让产业链指数级增长

在唐山,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并非明星企业的“专利”,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以下简称“共享工厂”)成了轻资产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发展平台,在这里,车间可使用,设备可共享,单件、非标产品也能生产,让中小机器人企业的创意成为现实。依托唐山百川集团,唐山市通过整合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方面资源,打造共享工厂,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提供共享服务。

中小机器人企业发展的“痛点”,正是唐山优化机器人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提升产业链水平的着力点。其中,发展共享制造,成为关键一招。目前,共享工厂拥有场地11.7万平方米,具备年产机器人产品2000台(套)的生产能力,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10%以上生产效率,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高端3D打印机、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智能立体库等试验、生产、仓储设备一应俱全。

有别于代工厂,共享工厂打造了一支260余人的研发团队,不仅可以共享硬件设备、产线,还能共享人才和技术,破解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常遇到的难题,为机器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研发、实验检测、数据共享等技术支持,帮助中小企业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5%以上,助力创新主体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目前,工厂已为120余家机器人中小企业提供非标零部件研发及加工服务,新增产值超1亿元。

上游新闻记者夏洪波

0 阅读:9
上游新闻

上游新闻

重庆第一都市新闻APP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