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拿去年运城问界M7事件来对比这次小米SU7,但我觉得二者没有可比性。
第一、去年那台问界M7是老款,不支持高速NOA,而这次的小米SU7,车子处在高速NOA运行过程中,在事故前2s才提醒接管。
第二,那台M7的AEB用的不是华为的方案,生效区间0-85km/h,而那台车当时的时速是115km/h,超出了车子的AEB生效范围。而这次的小米SU7,官方AEB的生效范围是0-135km,时速115,在AEB生效范围内。
第三,那次的M7撞上的是违规停在快速车道上的静止工程车,而这次的小米SU7,是在高速维修路段,有减速指示牌和导流锥筒,且小米官方宣传自家的NOA是可以避让施工维修的。
第四、那次的M7热搜常驻,没有压热搜问题,而这次的小米SU7事故,直到三天后才上热搜。
实际上,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两次事件反过来,小米SU7事件是,车子没有推送NOA,事故车速超出了官方AEB生效范围,且撞击的是高速静止工程车,且没有相应的警示标识。而问界M7是华为的智驾版本,在NOA开启过程中,事故前2s才提示接管。
大家可以想一下,会是什么样的舆论结果?
运城问界M7就是正常的交通事故,和车没有任何关系;而这次事故,和小米SU7车子本身到底有没有关系,还存在巨大的争议。
某种意义上,拿运城问界M7事件和这次小米SU7事件对比,这本身就已经是双标了,那些说自己在问界M7事件和这次小米SU7事件中态度一致的,说句不客气的,已经是赤裸裸的双标党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