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冬,李秀成正坐在忠王殿的一把红木躺椅上看书,虽是隆冬,大殿上燃着一盆通红的碳火,倒使人感到有点燠热,香案上,一束檀香袅袅地燃着,一股幽香四处弥漫。 这是难得的静谧时刻,天京之围终于解除,太平天国的未来再次出现了曙光,始终绷着一根弦的李秀成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5年前一场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东王、北王等掌握军政大权的老一辈大多凋零,而翼王石达开也愤然离开天京,这才使得李秀成、陈玉成等一干中青年将领脱颖而出。 此时,李秀成坐在他在苏州建造的宏大的忠王府,年仅39岁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和父母“寻食度日”的过去,“孤寒无食”的酸楚以及参加太平军后的一场场厮杀。 这一切都在他的脑海里闪过,最终定格在当前的太平天国局势上。 天京解围后,清军一时间再无进攻之力,陈玉成在长江北岸也是节节胜利。 自己辖下的苏南地区由于实行了“着佃征粮”政策,已是民心安定,甚至呈现出“丰年景象”。 而苏州的工商业更是蓬勃发展,达到了“百货云屯”的地步。 现在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又成了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李秀成终于可以为自己着想了。 想到儿时的居无定所,他就想要建一座大大的忠王府,到时父母妻儿都住在一起,想想就极为幸福。 李秀成非常欣赏拙政园的秀美,于是决定忠王府一定要将拙政园包含进去。 他非常喜欢紫藤院内那株虬节如龙的紫藤,索性直接将拙政园紫藤院定为了王府后花园。 可是随着曾国藩的湘军进逼安庆,李秀成的安稳日子也就到头了,洪秀全决定第二次西征。 陈玉成长江北岸、李秀成在长江南岸,两军准备会师武汉。 然而两军却未能如期赶到安庆,最终安庆失陷。 无可奈何的李秀成只得回师,转战江西、浙江,并最终攻克杭州。 此时李秀成已经占领苏南和浙江的大片地盘,成为太平军最具实力的地方派系,这使得洪秀全又犯了疑心病。 这一次,洪秀全决定不再将权力放到一个人的手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权。 于是,他直接将李秀成下属的众多将领分封为王,一下子封了数十个王爷,给予他们在政治上与李秀成一样的地位。 很快,李秀成就发现有的将领开始不服从他的调遣,这使得他忧心忡忡,革命还没有成功就开始内讧,这可不是好现象。 然而这是洪秀全的阳谋,李秀成虽然激烈反对,但却无济于事,毕竟谁都想上进。 换句话说,谁不想登上王位,既有地位,又有面子,还有实惠。 好在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李秀成纠结这些事,以英国为首的外国势力看到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互相PK不断,于是想要到中国再分一杯羹。 1861年12月,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跑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提出了平分中国的想法。 他们表示,只要太平天国与他们签署协议,同意平分中国,那么他就会出兵帮助太平天国打倒清朝。 然而这种事情,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同意。 遭到太平天国的拒绝后,英法两国军队又调转枪口,1862年,他们在上海向李秀成领导的太平军发起了反扑。 当时,上海、浙江的部分城市,甚至是江苏太仓等地都被外国洋枪队占据,李秀成领军出征,与洋枪队进行对战,先后攻破敌营130多座。 李秀成自豪地表示: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 可是与李秀成在上海的胜利相反,天京却再次受到湘军的围困,饱尝被围之苦的洪秀全恐慌不已,竟然在一日之内连下三道诏旨:忠王即刻回师,守卫天京。 无可奈何的李秀成只得回师苏州,率全军与湘军在天京城外展开决战。 经过44天绞肉机一般的大战,太平军终因缺粮少药而撤了下来,随后局势糜烂不堪。 到1863年底,太平天国只剩下天京一座孤城,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让城别走”的建议,然而又被陷入精神崩溃的洪秀拒绝了。 洪秀全说道:“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李秀成也是气得发狂:“你一刀把我杀了吧,省得被清军抓住后让别人杀死。” 然而气话归气话,忠于拜上帝教的李秀成还是答应防止天京,只不过实在是无力回天。 1864年4月,天王洪秀全死了,李秀成扶立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继位天王,然后率军突围,最终洪天贵福和李秀成分别被清军抓获。 洪天贵福被抓住后就表示要投诚,而李秀成却表现得宁死不屈。 仇恨他的曾国荃亲自动刑,对他用锥子刺,用刀一条一条地割,李秀成不但毫不在乎,而且还痛斥:“我们都是各为其主罢了,今天你取得了胜利,就不要发疯了!” 最后,曾国藩只得下令将他处死,时年42岁。 李秀成是一个极富才情的人物,然而在那个时代,也只能是抱恨而死,好在留下了一世的美名。
1861年冬,李秀成正坐在忠王殿的一把红木躺椅上看书,虽是隆冬,大殿上燃着一盆通
趣叭叭呀
2025-04-07 10:31:38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