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正在故宫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展厅迎客,200余件有代表性的中外展品,巧妙地将园林景观与文学、戏剧、历史典故等元素相融合,彰显万园美景。
观众可以一眼看尽明代苏州定慧寺禅院、乾隆花园等中式园林,领略庞贝别墅花园、中世纪修道院园林、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日本江户时期的花园和莫奈花园等不同风格的外国园林风貌。
乾隆花园“一进院”烫样,展现“禊赏亭”曲水流觞场景。
观展·亮点
当故宫遇到世界名园
观众现场俯瞰“乾隆花园”
这是一场从故宫出发的世界名园之旅。每个展厅都从“乾隆花园”开启。根据学术研究成果复原制作的烫样,带观众俯瞰这座略显神秘的花园。
乾隆花园的官方称呼是宁寿宫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进的布局各具特色。“一进院”是整个展览的首件展品。院中主体建筑为古华轩。轩东山峦上有承露台;轩西为凿有流杯渠的禊赏亭,亭北山上有旭辉庭;轩南有假山,其间有曲径。院内东南堆砌假山,山上小亭名“撷芳亭”。
通过3D打印技术重构的乾隆花园中倦勤斋的小戏台,成为热门打卡点。背景音是流畅婉转的昆曲,搭配镜面屏幕,观众宛若走进历史。
与乾隆不同,在宋徽宗赵佶心里,一块太湖石就是一座园林。他笔下的太湖石轮廓蜿蜒,如蛟龙翻腾,且兼具瘦、漏、皱、透、丑的奇石特点,故称祥龙石。石顶生异草几株,幽绿交织。细观,石上篆书“祥龙”二字,流转如水,典雅飘逸。赵佶将此石视为瑞兆,赞其“挺然为瑞”。
《万松金阙图》属青绿山水。北宋少年画师王希孟完成《千里江山图》11年后,这幅画的作者赵伯骕出生。作为南宋著名画家,他笔下的青绿不再是千山万壑、大江旷远,而是远山如黛、近水如镜;山峦隐约间殿宇错落,松林间白鹤飞舞。专家介绍,这并非虚景,而是以南宋都城临安的凤凰山万松岭一带为参照,勾勒出的山水画卷。
作为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莫奈晚年酷爱睡莲题材。在他眼里,池水、天空和植物的界限消融了,透露出一抹东方写意。这种风格在展品《睡莲》《睡莲池》中得以体现。
凡尔赛宫对称的花坛,尽显巴洛克奢华风格;埃斯特庄园,草木葱郁、风景如画……从中国古典园林,放眼全球园林文化,世界名园在展厅同框,呈现园林的艺术之美,揭示其中蕴含的人文哲理。
展厅中,通过3D打印技术重构了倦勤斋小戏台。
当今人遇到雅集
巧妙还原雅集“曲水流觞”
观众走进展厅,穿梭在一场场著名的雅集间。
最有名的盛会当数兰亭雅集。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30余人会聚兰亭,将漆木耳杯放入蜿蜒溪中。杯停面前,就要赋诗吟咏,否则就取杯饮酒。
展览巧妙地还原了“曲水流觞”的场景,描彩漆鱼纹、云纹和鸟纹的耳杯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修禊图卷》《褚遂良摹兰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等,都是后世对这场雅集的向往。
相传北宋神宗皇帝时,驸马王诜曾邀请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在自家西园聚会,并由与会者之一的李公麟画出《西园雅集图》。这场千年难遇奇才的聚会,被后人敬仰,纷纷摹绘创作。西园雅集也就成了画史中极为重要的题材。
展出的《西园雅集图卷》中,山石苍茫,虬松屹立,墨色渲染中透出湿润的春意。园中,有高士端坐抚阮,众人侧身倾听,有书画家凝神挥毫,还有几位文人围坐在一起读书。
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也值得一提。当年,绘画大师陈洪绶应友人之邀作画,但他因病无法完成。70多年后,清代画家华喦补全图,成全了画中雅集。
文徵明的《东园图卷》描绘的园林位于南京钟山东凤凰台下,原是明开国重臣徐达的赐园,名为“太府园”,其五世孙徐泰时加以修葺扩建,辟作别墅,更名“东园”。园内叠有峰嶂,川泽相通,灵岩怪石环列前后,奇花异草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批名士常雅集在园中,谈诗论文,品茗抚琴,赏玩书画。
值得观众注意的是,这些历史“名园”的“开放时间”略有差别。包括《莲舟仙渡图页》《层叠冰绡图轴》等11幅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作品,限期展出一个月。两幅莫奈的作品将展出至展览闭幕。
当乾隆遇到莫奈
两位“园艺师”在花园对话
乾隆比莫奈年长120多岁,两人都算得上是合格的“园艺师”,前者兴建的园林不胜枚举,后者多次表达过“一生爱花”。
两人在展厅跨越时空相遇——《弘历观荷抚琴图轴》与克劳德·莫奈肖像画对望。画中,乾隆临湖抚琴,近处荷花盛放,远处高山流水。莫奈嘴里叼着一根烟,悠然倚栏,站在自己的花园前,身后绿植茂盛、繁花盛开。
两人所处的园林风格,一个重意境,一个强调几何感的规范。不过在内行眼里,《弘历观荷抚琴图轴》也有“西洋范儿”。随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之风,一些欧洲画家开始在清代宫廷供奉。他们接受中国传统绘画方式,采用中国笔墨颜料和纸绢作画,同时坚持西洋绘画技法中的透视原则。
故宫官方网站信息显示,《弘历观荷抚琴图轴》虽未署作者名款,实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主绘,中国画家补画山水背景。画家不仅通过高超的技巧和精准的透视画法,成功地表现出水边亭台的立体感和通透感,而且将建筑整体复杂的结构和各个构件的细部都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腻的笔触与富于变化的色彩将原木立柱和屋顶青石瓦片的肌理与质感描绘得精微而生动。
园林的对话,打破了空间限制。
两位“园艺师”神交的现场被布置成花园,取意倦勤斋通景画上的“紫藤”在莫奈的《睡莲》上摇曳。地面上的菱形花瓣,令人宛若误入二次元空间。
《睡莲池》
《睡莲》
观展·解码
假山流水花卉打造游园体验
“展览试图打造一种游园的体验。”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孙淼说,在设计理念上,3个展厅分别对应“水”“山”“花”3种元素,并以此呼应“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畅音”等6项园林雅事。在视觉效果上,假山、流水和花卉,给观众营造出一种置身花园的氛围感。
100余件中国历代名家书画、清宫旧藏文玩珍品及古典家具,还有约70件来自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法国凡尔赛宫的西方油画、雕塑,日本浮世绘,波斯细密画等类型的异域佳作,穿插出现,重现万园盛况。
例如,《修褉图卷》和水彩画《庞贝城阿克泰翁府邸的躺卧式宴厅》先后展示,体现了各自宴会过程中的风俗。前者描绘了古代三月上巳日,人们到水边嬉戏洗浴的场景;后者画面中,柱廊、喷泉和植物,与院内景观共同定格古罗马住宅中的宴饮“实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朱育帆说,从古典到当代,从东方到西方,园林始终是人类对理想栖居地的永恒探索,既是物理空间的营造,更是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镜像。
主题文创上新把春天带回家
观众从午门东雁翅楼展厅参观完展览,正对面的东北崇楼就是新开辟的文创展厅。鲜花点缀的展台上,30余款园林主题的文创陈列售卖,空气中弥漫着一缕缕淡淡的花香。
“我们希望通过抽象造境与郎世宁《花鸟图册》的融合,给观众营造出沉浸式文创展陈空间。”工作人员介绍,大约半年前开始设计这个主题的文创。已经出炉的作品灵感来源于康熙款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绿色缎绣桂兔金皮球花纹花神衣、莫奈的《睡莲》、葛饰北斋的《桔梗与蜻蜓》等展品。
“目前开发的文创以文具、香水、日常用品等为主。”工作人员说,一些文创是纯绿色的。比如一款售价100元左右的帆布包,是利用游客在故宫丢弃的空矿泉水瓶加工后制作的。还有一款环保笔袋里,铅笔帽里装着各种花的种子,观众可以将“春天”带到自家院子里。
角楼咖啡也上新了十二月花卉吸管杯,杯身上的“二月玉兰破雪、三月桃花灼灼、四月牡丹倾城”,每朵花皆从文物色谱中提取,将宫廷美学酿成可触碰的春天。
本报记者刘冕文实习记者金瑶摄张存制图
观展·提示
地点:故宫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展厅
展期:4月1日至6月29日
门票:凭故宫门票参观,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