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文/陈鑫)在美俄乌围绕停火问题持续博弈之际,欧洲的困境始终未解,甚至益发凸显。
从经济实力看,虽然欧洲的经济总体量超过美国,但援助乌克兰的行动却因内部分歧而步履蹒跚。
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4月3日报道,尽管欧盟已承诺约510亿美元军事援助,英国等非欧盟国家还额外提供130亿美元,但欧盟27个成员国对援乌力度、对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网站4月4日的文章指出,东欧国家因地理邻近对俄强硬立场鲜明,而西欧国家更关注经济代价与能源安全,这种分裂在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家的行动中暴露无遗。
即便是法国与德国这两大“欧盟支柱”,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也有着巨大分歧。近期,法国总统马克龙高调宣布追加20亿欧元军援,但德国仍拒绝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这暴露出欧洲“政治意愿”与“实际行动”之间的鸿沟。
从军事能力上来看,欧盟的军事短板在威慑俄罗斯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据欧洲新闻社和法新社报道,法国与英国提议组建“志愿联盟”,计划向乌克兰部署欧洲国家的部队。但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警告称:若部署规模超过2.5万人,欧洲将面临弹药供给、空中支援和持续作战能力的瓶颈。
这种“威慑空心化”在核领域更为致命——欧洲至今没有独立核力量,而特朗普已公开质疑北约核保护伞的可靠性。马克龙倡导的“欧洲核威慑”倡议因缺乏共识至今悬置,暴露出安全自主化的深层阻力。
在外交层面,欧洲既要防止美国主导的“强加式和谈”,又无力单独保障乌克兰安全。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不会容忍北约国家在乌克兰部署军队。更让欧洲感到棘手的是,美国正绕过欧洲与俄直接接触。据路透社4月4日报道,负责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在华盛顿与美方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虽然会谈没有取得突破,但德米特里耶夫表示,俄美关系取得了“积极进展”。这种背景下,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指出,欧洲应继续坚持一系列红线,联合英国等盟友明确反对乌克兰在土地问题上让步,并通过冻结俄资产、维持制裁等手段增强博弈筹码。
面对复杂局势,欧洲正尝试在多边框架下突破困局。一方面,欧盟加速推进“重新武装计划”,拟投入8000亿欧元整合军工产业,通过联合采购破解各国装备标准混乱、重复建设的痼疾。另一方面,法英军事首长近期密集访问基辅,商讨驻军方案细节。这些行动既是为未来威慑铺路,也在测试欧洲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