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患者在穗植入国产“人工心脏”

南方都市报 2025-04-08 07:05:55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张晓慎(左)和澳门仁伯爵医院医生范世豪(右)在澳门仁伯爵医院查房。

澳门仁伯爵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突然刺破了原本寂静的空间。68岁的心衰患者波叔(化名)因卧病在床3个多月,现在连站立都成了奢望。

此时,仁伯爵医院心胸外科的范世豪医生给波叔带来了一线曙光,“波叔,我们和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晓慎医生团队进行了远程会诊,他们拟定了一个手术方案,或许能够帮到你。你愿意转过去接受治疗吗?”

就这样,一场横跨穗澳两地的生命保卫战就此打响。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作机制,穗澳两地的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跨境救援。

转运畅通无阻澳门病人直奔广州

自2024年开始,澳门仁伯爵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大湾区医疗资源的共享机制也已经成熟并稳健运行。张晓慎作为广州心血管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每个月都会率领专业团队奔赴澳门,联合仁伯爵医院心外科团队进行各类心脏外科手术。对于那些病情危重、需要更复杂医疗救治的患者,则会迅速转运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这一次,当波叔需要转运至广州接受手术治疗时,在海关的交接工作高效完成。救护车一路疾驰,过海关后转运直奔广州。车内的波叔,或许是因为紧张,或许是因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尽管路途颠簸,但他却并没有感到丝毫的疲惫。他的双眼一直注视着窗外,双手则紧紧握着陪伴在身边的老伴,仿佛在从她的手中汲取力量。

当救护车缓缓驶进医院,停靠在病房楼前时,医护人员迅速将波叔转移到了病床上。医生再次询问波叔是否有任何不适时,波叔摇摇头,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医生,并比出了一个“OK”的手势。

迎难而上胆大心细解决难题

长期吸烟的恶习,让波叔的血管病变早已蔓延至全身。脑部血管闭塞、颈动脉闭塞、大腿动脉闭塞,动脉粥样硬化如同恶魔般侵蚀着他的身体,烟油的危害已经“由头到脚”,血管的状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地步。

冠脉造影显示,波叔的冠状动脉如同一根历经沧桑、根系错综复杂的“老树根”,让在场的专家们无不触目惊心:波叔的三条冠脉血管几乎完全被堵塞,心脏跳动得软弱无力,其功能竟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这无疑是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直接体现。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波叔的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已出现损毁,心脏内部还形成了一个潜伏的危机——大血栓。一旦这个血栓脱落,可能导致严重的“中风”。波叔的心脏,就像一台严重受损的汽车发动机,随时可能在路上抛锚,其修复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经过专业团队的细致评估,手术风险被判定为极高,死亡率高达50%。这对于拥有丰富手术经验的张晓慎来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波叔对于治疗的坚定态度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与医生的交谈中,波叔求生的意志深深打动了医护团队。

张晓慎手术团队与来自澳门仁伯爵医院的范世豪医生,共同制定出了“搭桥+换瓣+取血栓+心室辅助装置置入”的手术方案。术前,他们进行了充分的评估与准备,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万无一失。由穗澳医护组成的医疗团队,经过近10小时的紧张操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地完成了极其复杂的手术。波叔成为第一位成功植入国产“人工心脏”的澳门患者。

术后的第2周,在康复医生的帮助下,波叔时隔3个月,终于再次站立了起来。那一刻,在场的医生护士都激动得拍掌庆祝。

波叔这一站,背后凝聚了穗澳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由于术前情况太差,需要漫长的术后适应及康复。经过医护人员的反复讲解,波叔和家属掌握了归家的护理方法。病情平稳后,波叔已经安返澳门,仁伯爵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对他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黄成锋张灿城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