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高铁圈”开启假日出行新风尚

身边24小时 2025-04-08 15:19:05

赏花踏青、尝鲜采茶、骑行露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各地陆续入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春光中,各类春季特色活动也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消费选择,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华网4月7日)

又是人间四月天。多平台数据显示,这个清明假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的中短途出游备受青睐,3小时以内的高铁出游市场最为活跃。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里,人们过节的方式正发生变化。一场以“高铁中短途出游”“3小时高铁圈”为主题的旅游热潮悄然兴起,各大热门线路火车票纷纷告急,售罄消息不绝于耳。这一现象不仅彰显了人们对期待度过一个充实假期的多样化追求,也深刻反映了高铁时代对人们旅游、生活格局的重塑与推动。

说走就走,路不再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高铁以其高效、便捷、舒适的特点,成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动脉”。清明3天假期,对于许多忙于工作的都市人而言,是一个难得与家人朋友相聚谈心、踏青游玩、放松心情的好时机。而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高铁4.8万公里”为支撑的“高铁中短途出游”“3小时高铁圈”,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无论是在红色旧址上追思追忆,还是到山水花丛间踏青赏春,无论是北上探寻古都韵味,还是南下享受滨海风光,只需一张高铁票,即可轻松抵达心中的诗和远方。高铁的通达性,让“说走就走”“说回就回”的出游计划成为可能,让人民群众在假期的短途出游中多了一份松弛与从容。

高铁助力,文化盛宴。在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传统的旅游出行方式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铁路部门通过布局高铁媒体、创新服务产品等形式,积极探索“铁路+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将“高铁”构建成一个专属的移动“展馆”,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多元化的旅途体验。上海局集团公司在56列高铁列车上推出清明特色食品“青团”,解锁“舌尖上的中国”独特魅力;南宁局集团公司将“广西三月三”民族文化搬进列车,唱山歌、打油茶、做非遗漆扇,实现了交通工具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这种场景化、体验式的旅行空间打造,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旅途体验,让短途游不仅仅是一场身体上的迁徙,更是一场心灵上的熏陶与洗礼。

旅游专列,暖心推手。据统计,清明假期期间,各地铁路部门精心设计,纷纷开行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银发列车,与景区、酒店联动,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假日旅游、银发经济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从最初的只去热门景点,到现在的文化漫游、康养旅居、非遗美食等,一趟趟旅游列车整合沿线资源,在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同时,也为带动当地特色产品销售、非遗技艺活化、文创兴起等贡献积极力量。如,陕西西安的赏花专列通过高频次开行间接带动消费超百万元,并通过“高铁+”模式推广婺源绿茶、汉中藤编等特色产品。这种“铁路搭台、产业唱戏”的模式,既体现了交通运输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又极大提升了沿线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清明假期的“3小时高铁圈”旅游热潮,是高铁时代旅游新趋势的生动写照。它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更展示了旅游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未来,我们坚信,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和铁路服务产品的持续创新,“说走就走”的出游将更加普及,“说走就走”的脚步也将更加称心笃定。(邱莉)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