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张璐
央企巨头中国中车(601766.SH)实现2025年“开门红”。
4月7日,中国中车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8.22亿—32.26亿元,同比增长180%—220%。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稳居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中国中车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拓展,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经营业绩方面,中国中车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自2015年重组以来,公司的年度营收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年度净利润均超过百亿元。其中,2024年,公司业绩再创新高,实现营收2465亿元,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1%、5.77%。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国中车抢抓全球市场机遇,推动业务全产业链“走出去”,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其重要增长点。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3222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472亿元。期末公司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
2024年营收净利创新高
资料显示,中国中车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合并组建,并于同年在上交所和港交所成功上市。中国中车产品现已出口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
从业绩上来看,近年来,虽然全球经济、贸易环境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中国中车的经营仍然稳健。自2015年重组至今,公司年度营收均超2000亿元,年度净利润均超百亿元。
具体来看,2021年—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收分别为2257亿元、2229亿元、2343亿元、2465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0.85%、-1.24%、5.08%、5.21%;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16.5亿元、117.1亿元、123.9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9.08%、13.11%、0.50%、5.77%。其中,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延续这一增长趋势,中国中车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8.22亿—32.26亿元,同比增长180%—220%;扣非净利润26.05亿—28.72亿元,同比增长290%—330%。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是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所致。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国中车抢抓全球市场机遇,推动业务全产业链“走出去”,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其重要增长点。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3222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472亿元。期末公司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中国中车国际业务新签订单量曾打破纪录,高达约584亿元。据统计,2016年—2022年,中国中车国际业务签约额分别为约533亿元、404亿元、213亿元、481亿元、421亿元、350亿元和509亿元。
从财报来看,2024年,得益于境外交付产品收入增加,中国中车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营业收入达283.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8%,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11.5%。
八年投千亿研发打造硬科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中国中车一体推进轨交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风电装备、储能设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进入国内前列。
在主营业务方面,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在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104.61亿元、454.40亿元、863.75亿元、41.81亿元。其中,受益于铁路运输行业的景气度,铁路装备业务营收较上年同期增加12.5%,主要是动车组业务收入增长所致。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提升投资者回报,2024年度拟按每10股派发2.1元(含税)现金红利,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60.27亿元(含税)。
而科技创新是中国中车快速发展、赢得市场的关键。
在研发投入方面,2017年以来,该公司年度研发投入均超过百亿元,且总体呈现出增长趋势,强化研发创新实力。
财报显示,2017年—2024年,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分别为104.92亿元、111.79亿元、122.65亿元、135.79亿元、132.05亿元、132.92亿元、148.13亿元、166.8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5.10%、5.36%、5.96%、5.85%、5.96%、6.32%、6.77%。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八年时间,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共计1055.11亿元。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为2113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提升至13.9%。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国中车产品研制不断刷新纪录——复兴号高速列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柏林展全球首发新能源智能城际市域动车组和智轨2.0绿色智慧列车,全球最大的海上漂浮式风电整机“启航号”发布、118米陆上风电叶片刷新纪录。
财报显示,2024年,中国中车主持参与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00项。与此同时,公司强化专利布局,新增授权专利2707项,其中发明专利1733项、海外专利206项。
视觉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