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4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显示,4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CRPI)为50.5%,环比微升0.3个百分点,维持在扩张区间运行。其中,商品经营类指数为50.1%,环比微升0.2个百分点。分析认为,春季上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以及多元化消费场景的创新尝试,都有利于商品经营类企业发挥线下优势,扩大经营。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是当前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变量。零售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消费的强劲动力。4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环比上升,凸显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
国家政策推动零售业创新与升级。2024年11月,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每年确定一批试点城市,推动存量商业设施改造,目标是到2029年形成供给丰富、智慧便捷的现代零售体系。各地积极促进零售业态创新与转型。比如,胖东来对步步高、永辉超市进行调改,使门店客流和销售额增长数倍,带动行业回归精细化运营模式。名创优品收购永辉29.4%股权,进一步推动零售企业优化管理。
主动拥抱需求变化,重塑用户消费体验。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传统零售模式因线上电商的崛起而遭遇严峻考验,这种考验的实质,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需求发生了变化。调研显示,64%消费者更重视精神消费。这就表明,消费不仅仅是“买与卖”的交易,不再单纯追求商品本身,更多地体现在购物体验上。各地适应需求变化,打造购物、餐饮、社交、娱乐等“一站式”服务新地标,提供演艺、展览等多元体验场景,促进商业与科技、艺术、体育等联动,积极调整商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形成特色空间,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社区便利店却悄悄崛起,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随着我国社区零售行业的整合和全渠道发展,投资成本低、成熟周期短的社区零售业态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在小型超市、便利店的强劲增长拉动下,全国现代渠道门店总数增长,城市区域涨幅达8.7%。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未来10年,我国社区商业的消费将逐渐占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3,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从大卖场到社区小店,从粗放经营到精细化布局,零售商们正在用“店小生意大”的新模式,迎接个性化和即时化的消费时代。
以“首”促新,激活消费“一池春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优质商品和服务品牌开设首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今年以来,首店首发成为我国消费市场新亮点,1—4月上海新设各类首店489家,规模和质量再创历史新高。事实表明,实现首发经济从“网红”变“长红”,需要在政策引导、市场优化、品牌扶持等多维度努力,形成共促发展的合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