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彻夜难眠到自由呼吸,我们每一步都感受到了医护团队的用心。”近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病区,喉癌术后的王爷爷(化名)的家人将锦旗送到医疗团队手中。
73岁的王爷爷长期受声音嘶哑困扰,近2个月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夜间无法平卧、呼吸不畅等症状,遂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寻求治疗。耳鼻咽喉科学科带头人李琳、徐鹏程副主任医师通过喉镜和CT检查,发现患者喉腔内有新生物堵塞呼吸道。徐鹏程表示:“患者喉腔情况非常严重,就像长了定时炸弹,随时存在窒息可能。”团队当机立断将其收治入院实施气管切开术,活检确诊为局晚期喉恶性肿瘤,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手术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医患携手共渡难关的旅程。团队结合影像学资料与患者情况,多维度讲解手术方案、风险及预后情况,确保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并参与决策。“老人年纪大了,我们都担心手术有风险。但是医生把手术可能影响的每项功能都讲清楚了,这种透明化沟通让我们很安心。”患者家属感慨道。在完善手术前相关检查,排除了手术禁忌后,耳鼻咽喉科团队为王爷爷实施了“全喉切除+颈淋巴清扫+咽功能重建”,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精细重建咽部结构,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术后,李琳主任医师、徐鹏程副主任医师与庄燕护士长共同为王爷爷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包括个性化营养支持合、吞咽功能训练、心理干预等。经过团队精细化照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喉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典型症状,常见症状主要包括声音嘶哑、咽喉部异物感、吞咽疼痛、咳嗽带血丝等,晚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老年男性为高危人群,长期吸烟、酗酒、接触工业粉尘或感染HPV病毒可显著增加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是提高喉恶性肿瘤生存率的关键,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耳鼻喉科电子喉镜筛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季娜娜
校对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