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格陵兰岛冰盖下的“地球伤口”

参考消息 2025-04-10 15:57:09

参考消息网4月10日报道(文/郭爽)抵达格陵兰岛中部南斯特伦菲尤尔东北约30公里的格陵兰冰盖边缘时,世界第二大冰盖身披皑皑白雪,正安卧眼前。

这里保存着地球数万年的气候记忆,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格陵兰冰盖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化并不断接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

在格陵兰岛南斯特伦菲尤尔附近的拉塞尔冰川,如果碰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可以伸手捧起冰川滴落的融水;在格陵兰岛迪斯科湾,即使在冬末春初时节,也可以看到冰川下裸露的土地。而在美国政客的眼中,气候变化显露出的则是格陵兰岛地下蕴含的大量稀土和矿产资源。

冰盖之下,格陵兰人世代守护的、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正面临气候挑战、冲突、贪婪、破坏叠加的地球之伤。

“这不美丽,而是危机先兆”

在阳光映射下,格陵兰冰盖呈现暗淡蓝色,一些地方甚至还会呈现怪异的红、紫、黑等其他颜色。常年生活于此熟悉冰盖情况的当地向导谢尔·温特3月21日告诉本报记者,与多年前相比,“这里冰盖和冰川的颜色变得更暗了”。

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气候变暖会导致冰盖和冰川颜色变深,而深色物体更容易吸收阳光的热量,导致这些深色区域融化更快。依照英国冰川微生物学家约瑟夫·库克的研究,冰盖和冰川颜色加深是因为多种微生物在急剧变暖的北极生长,这“并不代表美丽而神奇,更多是危机的先兆”。

在当地人眼中,多年来大量关于格陵兰冰盖正加速消融的科研结果并非抽象的论文结论,而是“令人震惊”的肉眼可见。

温特告诉记者,这里的冰盖消融速度极为明显。他指着不远处冰缘周边长满的红色北极柳说,那里几年前不可能生长植物。

“事实上,冰盖每年夏季都会消融,但我们通常看到冬季时(融化的冰)又会再回来。然而,过去16年,情况急速变化,夏季消融的冰在冬季回来的越来越少,有些地方甚至已经不再回来。”温特说。

在冰盖边缘处,丹麦科研人员设置的科研装置正在监测冰盖消融的速度。温特告诉记者,科研人员曾于去年冬天在冰盖边缘处竖立一个测量用长杆,当时装置只有1米在冰面之上,而如今却有约6米处于冰层之上。

冰盖消融加速,附近的冰川更“在劫难逃”。不少来到南斯特伦菲尤尔的观测者通常会前往拉塞尔冰川高处,从那里时常可以看到,大冰块从60米高的锯齿状冰墙上崩落,落入下方急流。

站在没有被白雪覆盖的冰面上,脚下是不见尽头的深暗冰层,内部可见众多白色裂隙如巨大“伤口”般向四周炸裂延展,幽深狭长,仿佛正向地球无声倾诉着即将发生的巨变,悄然发出关于人类命运的警告。

英国杜伦大学领导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受气候变化影响,格陵兰冰盖裂缝的大小和深度都在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格陵兰冰盖冰损失量增加,推动冰川向海洋移动,加剧海平面上升。随着海洋温度升高,冰川加速融化,融水进入裂缝会使冰层深处加速断裂。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与地球科学学院气候建模专家塞巴斯蒂安·穆茨告诉记者,全球冰量急剧减少,过去10年冰量减少的速度提高了约30%至40%。北半球的冰量减少速度快于南半球,格陵兰岛的情况是重要原因。

冰盖和冰川快速融化已经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一些格陵兰人已不得不改变狩猎和捕捞方式,甚至搬离自己的家园。正如库克所说,对21世纪的人类来说,一切都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它将改变我们在哪里居住、如何生活”。

“美国之心,人尽皆知”

“美国之心,人尽皆知。”不少格陵兰岛当地人告诉记者,“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垂涎的是我们的地理位置与资源。”

长期以来,这片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的辽阔土地一直以其冰雪覆盖的荒原示人。但近年来,格陵兰岛越发引起美国人的兴趣。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反复重申“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对美国的重要性,甚至直接派政府高官代表团在未受邀请的情况下访岛。

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对美国的“夺岛”行径表示强烈反对,强调“格陵兰人有自己的骄傲,我们不是商品”。

而美国此举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格陵兰岛在北极重要的战略位置,另一方面是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加速消融将为在北极地区开辟新的海上航道创造可能性,进而为国际商贸航运提供捷径。对美国而言,格陵兰岛更可成为连接北极和北美两地区的“高速公路”。

此外,这里资源丰富。一位格陵兰官员表示,该岛“拥有美国列为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50种矿产中的39种”。

融化的冰层之下还蕴藏着全世界都渴望的稀土资源。由于缺乏直接投资稀土开采的资源,格陵兰自治政府正在审批勘探许可证。“我们拥有所有关键矿产。每个人都想要,地质条件非常令人兴奋。”格陵兰自治政府负责矿产的官员约恩·哈梅肯-霍尔姆说,“但也有很多‘但是’。”

任何热衷于立即将格陵兰岛变成稀土矿场的人可能都会大失所望。与地球上其他地方相比,在格陵兰岛开采稀土是一项极其复杂且耗时的任务——无论是在后勤保障、地缘政治还是经济方面。

更重要的是,格陵兰岛无冰边缘的可进入土地也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对当地居民来说,任何形式的采矿都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后果,例如污染和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当地多名专家指出,只要有采矿活动,就有可能发生泄漏,并产生大量噪音——尤其是船只在格陵兰岛周围的海洋中发出的喧嚣声,可能会使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如独角鲸和海豹)感到紧张和迷失方向。

环保组织“地球之友”丹麦分会的尼尔斯·霍格表示,采矿业一个更紧迫的问题是大量机械产生的潜在有毒粉尘。“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所有采矿项目都位于人们居住或可能居住的地区。”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