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重要渠道,但谣言也如影随形。误导公众认知、损害个人声誉……网络谣言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全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西南大学药学院发生爆炸”“兰州某学校有学生失踪”到“职工医保缴费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多地将推行按‘工龄退休’”,无不给社会“添乱”、给生活“添堵”,更撕裂着社会信任的基座。
从传播特点来看,互联网平台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社交媒体的普及使信息能够在瞬间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并且迅速发酵。同时,部分谣言往往借助热点事件或公众关切,披上看似合理的外衣,更容易吸引公众注意力。还有一些不良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不惜做谣言的编造者、传播者、炒作者。
治理网络谣言痼疾,铲除谣言传播土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作为“属地责任者”,平台应发挥好网络谣言整治的“阵地”作用,通过收紧内容监管、创新治理模式等方式更好地守土尽责。
记者注意到,部分短视频平台已经进一步向网络谣言“亮剑”。比如2025年4月,抖音正式推出“辟谣卡”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明确、全面的辟谣信息,打造可信任的内容生态。当用户在抖音搜索一些涉及谣言的信息时,搜索结果将以辟谣卡片形式呈现。辟谣卡将显著展示谣言鉴定结果,更全面地向用户展示存疑信息的起源、传播原因和事实真相。同时,卡片还会为用户提供权威媒体辟谣、当事人发声以及其他关联信息。
以“海南10岁男孩漂流”事件相关谣言为例。此前,海南10岁男孩阿亮独自海钓漂流一夜后获救。事件在网络刷屏的同时,也出现了“海南赤岭阿亮被开除学籍,曾3岁就骑摩托车、4岁便能智斗人贩”等传言。这一表述后经家属发声、媒体报道,被证实为谣言。用户在抖音搜索“赤岭小孩被开除学籍”“赤岭小孩火烧土地庙”等关键词,便会出现辟谣卡。卡片除了提示该信息被鉴定为“谣言”外,也提供了更多权威辟谣信息视频,包括经认证的当事人姐姐账号声明、新闻媒体报道的辟谣内容。用户可“一站式”获取全面的辟谣信息。
该功能的上线,有着多方面积极意义。以往,谣言在网络空间如病毒般肆意扩散,公众往往在不明真相中被裹挟其中。而“辟谣卡”如同流量大潮中的指南针,当用户搜索相关信息时,第一时间将准确信息推送给他们,压缩谣言传播空间,打破“谣言跑断腿,真相还没穿好鞋”的尴尬局面。在社会层面,“辟谣卡”以权威、清晰的呈现方式,重塑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心,有助于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增强了公众对网络的信任。更进一步说,及时澄清谣言,也有利于稳定公众情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丰富产品功能、建立“精准辟谣”机制等方式,打造良性的辟谣生态,建立可信任的网络信息环境,是广大网络平台应尽的职责。而这样的努力,应该“永远在路上”。以抖音为例,2024年,抖音累计处理虚假谣言452万条。2025年1月,抖音发布了《建立安全与信任中心,推进算法和平台治理透明化》的公告,明确将推出10项措施,切实推动平台工作透明化。持续对不实信息的治理就是其中重点工作之一。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挑战,“辟谣卡”也不例外。在信息爆炸时代,谣言如野草般层出不穷,要实现对海量谣言信息的全面覆盖并非易事。尽管目前该功能处于试运行阶段并持续提升覆盖范围,但如何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是需要进一步攻克的难题。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疑似谣言”,界定存在一定难度;部分社会事件涉及多方立场,且处于动态发展中,“辟谣”链路长且存在反复可能,这都要求平台在信息展示时既要全面客观,又要及时更新,对运营能力和信息把控能力提出极高要求。据了解,抖音“辟谣卡”也将尝试提供存疑信息的多方发声内容,实时更新。
抖音“辟谣卡”功能的推出,是互联网平台在治理网络谣言领域的一次积极且富有成效的探索。虽面临挑战,但为净化网络空间、维护信息秩序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我们期待,广大网络平台能进一步打造起抵御网络谣言的坚固盾牌,推动整个网络空间信息治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谣言的良好氛围。比如进一步优化技术算法,提高对谣言信息的识别精度和速度,借助大数据分析用户搜索习惯,更精准地推送辟谣内容;加强与更多权威机构、专业媒体的合作,拓展信息源,提升辟谣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同时,通过用户反馈机制,不断优化辟谣内容与展示形式,使其更贴合用户需求。
在网络平台外,还需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握指成拳。比如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造谣传谣者的惩处力度。公众也需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辨别能力,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我们相信,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一定会更加真实、可靠,广大网民一定能拥有一个更加清朗、可信的网络家园,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正能量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