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村中的老人张大伯给孙子们讲起了清明节的传统故事。
让人意外的是,每年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祭祖,还有一些古老的禁忌。
据说,今年是“无春年”,很多人都得在清明节那天“躲月”,尤其是某些特定的生肖。
这让大家都不禁好奇,所谓的“躲月”究竟是什么?
与无春年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清明节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祀日之一。
在古代,这个节气主要用来祭拜祖先,祈求先人庇佑。
不过,今年的清明有所不同,因为它提前到了4月4日,这都是因为今年是无春年。
那什么是无春年呢?
简单来说,就是这一整年里没有立春日。
而这种年,有很多民俗讲究,比如清明这天的“躲月”。
哪些生肖需要“躲月”?
说到“躲月”,今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5种生肖,分别是龙、狗、兔、牛、羊。
张大伯特意给村里的年轻人普及了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
说到龙,他提到今年是甲辰龙年,本命年的生肖尤其容易遇到各种不顺。
因此,清明节当天生肖属龙的人需要格外小心,选择安静的地方躲避,不要去扫墓。
其次是狗。
狗生肖的人与龙年相冲,清明这天也容易受到不利影响。
所以,这一天属狗的人最好待在家里,避免长时间外出。
再来是兔。
在古人的观念中,兔子能吸收月亮的精华。
但清明之时阴气重,兔生肖的人容易反受其害,身心皆易受损。
接着是牛,牛和甲辰龙年“相破”。
考虑到牛本来就是容易遭受瘟疫的动物,清明节这天,牛生肖要小心躲避,以免厄运临头。
最后是羊。
羊和甲辰龙年“相刑”,因此也是清明节需要“躲月”的生肖之一。
避免外出,特别是在阴气较重的时间段。
听了这些讲解,子孙们恍然大悟,各自心中也有了打算。
如何正确“躲月”和避免厄运那么,正确的“躲月”方式是什么呢?
张大伯继续讲道,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要躲避,头一天可以正常祭祖,但是清明当天最好在中午前完成回家。
为什么呢?
因为古人相信太阳落山后,阳气减弱,阴气上升,这段时间不适合外出活动。
躲在家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安心躺在床上,尽量避免与外界的接触。
你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也可以借机会品尝清明特有的食品,比如青团、艾糍、子福等。
更有趣的是,每个地方对“躲月”还有不同的讲究。
例如,有些地方认为,清明之夜月亮特别明亮,容易召唤孤魂野鬼,为避免冲撞就需要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呆着。
而还有人认为,身体较弱或者命理不佳的人也应该躲避,避免阴气侵袭。
除了生肖,还有哪些人需要“躲藏”?
不仅仅是特定生肖需要“躲月”,民间还有一些其他讲究。
是女婿。
尽管有“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但在清明节这种祭祖的日子,女婿毕竟是外人,而这个日子主要是给有血缘关系的人祭祖用的。
因此,女婿尽量不要参与。
其次是婴幼儿。
小朋友活泼好动,身体抵抗力也相对较差,清明节去扫墓可能会沾染不洁之物。
因此,父母最好不要带婴幼儿前往墓地。
再次是孕妇。
孕妇身体敏感,免疫力较弱,扫墓不但舟车劳顿而且环境复杂,容易影响到她们和胎儿的健康。
还有高龄老人。
俗语说“人到七十不上坟”,这主要是因为老人身体机能逐渐减退,参加扫墓这样的活动很容易劳累过度,影响健康。
此外,看到墓地里熟悉的名字,老人的情绪波动也会比较大,容易影响心理健康。
最后是体弱多病者。
身体较为虚弱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更需要多加休息,不适合长时间站立、跋涉和寒湿的墓地环境,因为这些都会加重身体负担。
结语听完张大伯的讲解,村里的年轻人都感觉长了见识。
原来,清明节不仅仅是扫墓祭祖,还有这么多讲究和避讳。
其实,这些古老的习俗在现代社会虽然并未被完全了解和遵从,但它们背后所传递的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恰恰是我们需要铭记的。
传统民俗里有很多智慧与故事,它们不仅仅指导我们的生活,也启发我们思考,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或许这些悠久的传统能够为我们带来别样的启迪。
无论是“躲月”还是其他习俗,都是古人生活智慧的总结。
通过这些讲述,我们不仅能了解更多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祖先之间的联系。
希望通过这个小故事,每个阅读的人都能更加理解和尊重传统,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