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上亿元的黄炳权,本已财富自由,可他却投身于养牛的事业之中。
这般与众不同的选择,在当地人眼中,着实是个奇怪的人。
更让人奇怪的是,他明明养了数千头牛,却舍不得卖,但是每头牛一年可以让他净赚六万元。
而且他养牛的成本比别人低至一成,靠着这些牛一年内就能赚取上亿元。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黄炳权的发展史1995年,黄炳权靠着自家的家传补酒办起了酒厂,由于这补酒配方独特、功效显著,口感也十分醇厚,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酒的销量非常好。
因补酒销量持续上升,黄炳权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了酒厂规模。
可到了2005年,有一个难题让黄炳权感到非常的头疼。
那时的酒厂一个月产生的酒糟足足有50吨,光是靠着处理给养猪户已经远远不够了。
正当他绞尽脑汁的想着如何处理每个月的酒糟时,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头牛一天要吃好几十斤草料,便立马想到了解决之法——养牛!
2006年,黄炳权建起了牛场并经过多方打听,他选择饲养印度奶水牛,因其吃东西较杂,能更好地接受酒糟。
在酒糟喂养方面,黄炳权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一般的酒糟为固体酒渣,可黄炳权的酒糟是米酒产生的液体酒糟,如何让牛爱上这样的酒糟,又成了他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但这并没有难倒黄炳权,他通过先放酒糟再逐渐放草的方式,让牛慢慢适应液体酒糟。
起初,牛对这陌生的食物并不感兴趣,但随着草与酒糟的搭配,牛逐渐熟悉并接受了它。
一天一头牛可消耗10斤酒糟,这不仅解决了酒厂酒糟的处理难题,更是节省了70%饲料成本。
可养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的低温天气就给黄炳权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时,两三度的低温在广西持续了一个多月,而黄炳权的牛数量已经扩大到1000头,印度奶水牛不耐寒,低于10度以下就不进食,甚至会被冻死。
为防止牛被冻死,黄炳权做出了在旁人看来十分“荒唐”的决定,他花30多万买柴火给牛烤火,这一烤就烤了40多天。
这一举措在当时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毕竟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黄炳权心里清楚,保住这些牛远比眼前的花费重要得多。
祸不单行,低温天气导致草料极度缺乏,无奈之下,黄炳权突发奇想,拉来花生壳给牛吃。
除了应对突发的自然状况,黄炳权在日常养殖中也不断探索新的饲料来源。
尝试用水果加工厂的果皮喂牛就是他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水果加工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果皮,这些在常人眼中的废弃物,在黄炳权看来却是潜在的资源。
不过,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问题,菠萝酶腐蚀牛的口腔,导致牛舌头溃疡,牛都不敢吃东西了,同时,果皮不易储存,时间一久就发臭腐烂。
面对这些难题,黄炳权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他与华东农大合作,利用发酵菌种来处理果皮,成功解决了果皮储存和牛的喂食问题。
经过发酵的果皮,不仅可以长时间保存,还成为了牛喜爱的食物,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让整个养牛产业在成本控制上又迈进了一步。
而在牛粪的循环利用上,黄炳权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创新思维。
循环生财2010年,他承包了几千亩的废弃盐场养海鱼,这一决定在当时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毕竟牛还没完全实现可观的盈利,又要投入大笔资金去养鱼。
但黄炳权心里有着自己的盘算,他要用牛粪来养鱼。
他将牛粪经过发酵除去氨氮,将其堆放在鱼塘边,随着雨水渗入鱼塘,为藻类提供了营养。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水里的小鱼小虾有了充足的食物,遵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原理,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得以维持,鱼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靠着这些鱼,黄炳权每年又多收入200多万元,实现了资源的跨产业利用,也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盈利渠道。
到了2015年,黄炳权又在牛粪上发现了新的商机。
他偶然发现牛粪发酵后长出了有价值的菌,经过深入了解,得知这种菌一吨可以卖出3000元的高价。
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他开始着手将牛粪制成有机肥,并免费送给各地农户进行实验。
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成效显著,使用了牛粪有机肥的农户,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
大型种植户得知后纷纷找上门来购买,如今,黄炳权的有机肥一年能卖出三万吨。
从养牛的成果与收益来看,黄炳权的这套养殖模式成效斐然。
他的牛养殖三年出栏成本不到四千元,而一头牛能卖到两万元,利润就达到一万六千元。
更为可观的是,一头牛每天产生八十斤粪便,这些粪便发酵出来的有机肥一年就有14吨多。
按照一吨3000元的价格计算,一头牛产生的有机肥就能卖四万多元,算下来,一头牛产生的效益达到六万多元,靠着数千头牛,一年销售额上亿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创新致富黄炳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他自身独特的人物特点。
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物中,他总能发现潜在的商机。
当别人都只是单纯地处理酒厂酒糟,或是按传统方式养牛时,他却能想到将酒糟用于养牛,进而围绕牛的养殖和产生的废弃物开展一系列的产业拓展。
他不怕困难和挫折,无论是应对低温冻灾时的各种突发状况,还是在探索新饲料、新循环利用方式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碍,他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凭借着一股韧劲,一次次地去尝试、去解决问题。
而且,他有着很强的创新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养殖和经营模式,敢于大胆实践,从用酒糟喂牛,到利用牛粪养鱼、制肥等,每一步都是对传统的突破。
也正是这些创新举措,让他实现了变废为宝,将原本可能是负担的东西转化成了宝贵的财富。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黄炳权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循环经济模式。
酒厂产生的酒糟成为牛的食物,牛产生的粪便先是用于养鱼,为鱼塘的生态系统提供养分,促进鱼的生长,而后牛粪发酵产生的菌又能制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种植,提高农作物产量,而农作物的一些下脚料又可以再次成为牛的辅助饲料。
这样一个闭环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还实现了各个环节的盈利,让整个产业充满了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炳权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依然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他持续关注着农业科技的最新进展,寻找可以进一步优化自己产业模式的新技术、新方法。
黄炳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把污染变成财富”,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敏锐的眼光、敢于创新的勇气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是在传统的农业领域,也能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信源:CCTV17:[致富经]他把牛粪当黄金 一头牛净赚六万元 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