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恭
故乡宝鸡如今在文旅方面的知名度是越来越大了,随着那句既真诚又自豪的“看中国,来宝鸡”的宣传口号,宝鸡的青铜器博物院妥妥地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当人们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何尊中看到那句“宅滋中国”(原意是我要把家建在离城中心很近的地方)后,才知道“中国”这个伟大的词组是第一次在宝鸡发现的,于是钦佩之情、羡慕之情、满足之情、自豪之情无不饱含心中。宝鸡,由于是西周的发祥地而被誉为“中国的早晨”,真不愧是个宝地啊!
看完了青铜器博物院,十有八九的人们会再上石鼓山,到石鼓阁的九层观景台上看看,当人们看到与大秦岭一脉相承的秦岭北麓浅山区距离渭河仅一华里远,想想西安的渭河离秦岭起码也有五、六十公里的距离,无不感慨原来宝鸡是离秦岭最近的城市啊!特别值得赞赏的是,秦岭不仅是口头意义上的南北分界线,更是标准的气候分界线。
秦岭阻挡住了冬季南下的寒风,可也阻挡住了夏季北上的暖湿气流。难怪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首次提到:“秦岭,天下之大阻也。”所以秦岭凭借着独特的地形,丰富了我国中部地区的气候,真是功莫大焉!稍微有些地里概念的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由于有横亘大秦岭的关爱,于是离秦岭最近的宝鸡,便是同在关中一条线上几座城市中渭南、西安、咸阳、杨凌等气候最好的,冬天气温会比西安等市高1-3度;夏天气温会低1-3度,而且降雨量年平均达690毫米,也是关中几市中最高的,渭南好像只有500多毫米。
这一切都因为啥?那当然是大秦岭所赐。真可谓咱家就住秦岭下,昂首举目望青山。再加上宝鸡市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署2021年颁布的“最佳人居环境奖”,成为当年全亚洲唯一获奖城市的殊荣,也是和背靠大秦岭分不开的。所以今天我就想说说咱们家乡宝鸡和大秦岭的种种交集。
宝鸡地理情况十分特殊,自西向东的大秦岭横亘于中部,而秦岭又是划分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我站立在1936年建成的著名“川陕公路”的最高点界碑处,心里十分自豪。这里自然形成了一道很有名气的关隘(当地人称秦岭梁)。对这个界碑我心中是非常敬畏的,不仅仅这是因为它的海拔较高,风景秀丽。还是个十分特殊的地方,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更是华夏文明中华民族有龙脉的地方。
界碑 往南,这里是嘉陵江的源头,一股股水流汇集起来,慢慢向南流淌,经过凤县,嘉陵江逐步宽阔起来,一直流淌到嘉陵江中游的四川阆中市时,江水在此地形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U型”曲流,阆中因此获得了“中国最佳风水旅游城市”,嘉陵江继续往南流淌,最终在重庆的朝天门汇入长江。所以界碑以南属于长江流域,自然也就是南方了。
而界碑以北,发自秦岭深山中一股水流叫作清姜河,经过几十公里蜿蜒逶迤地流淌,在宝鸡市区汇入渭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也是宝鸡的母亲河,在这里已有600多米宽,再一直汇聚着左右两岸的支流,一路向东800里流淌,流过我出生成长的著名杨凌农科城,流过秦王扫六合的大秦都城咸阳,流过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盛唐都城长安,再流经古乐府诗《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既美丽又勇敢的罗敷故乡,汇入发源于华山山脉的罗敷河,携裹着美丽的传说和灵秀之气,到陕、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风陵渡汇入黄河,所以界碑以北属黄河流域,自然也就是北方了。
由于宝鸡地处南北方的交界之处,所以在这里轻易就可以看到南北方具有的各类景象。尤其是醉美的深秋时份,在秦岭北麓的北方,映入眼帘的是枫叶红了,银杏黄了,紫黛开了,高粱熟了,到处都是一派丰收景象。随便开车在市区北边胜利塬上走走,到处都是树叶落光只剩下成熟果实的柿子树,在蓝天的衬映下红彤彤的,煞是好看。
还有一座座叫“夏黑”晚熟品种的葡萄园到处都是,这种葡萄个头不大,颜色黑紫,味道甜美,还有一种天然的玫瑰香味。买上一些,回家酿制葡萄酒,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酿出的酒,年年成功,味道甜美,色泽通透的深玫瑰红色,再加之一股浓郁的玫瑰香味,真是口感好,色泽美,每天都喝一点,既好喝,又滋养,够喝一年的了。朋友聚餐,我自会带上一瓶,请大家品尝,没有谁不夸赞的。
而秦岭南麓的南方,也有它的特点,太白县城海拔1500多米,是陕西全省107个县(含县级市和市辖区)海拔最高的县城,由于县城海拔高,周围又是崇山峻岭,不但风景秀美,夏季还特别凉爽,而且盛产高山蔬菜,如牛心甘蓝、架豆王、象牙萝卜都特别有名。
很多西安、宝鸡以及周边一些地方的人都在太白县城买了房,一到盛夏,就去那里避暑,天天看着天气预报西安等地将近40度的高温,晚上睡觉却还要盖稍厚些的被子,在太白过得像神仙一样的日子。我的一个发小在西安工作到退休,10年前在太白买了房子,每年“五一”到“十一”都在太白居住。他给我说,太白不但凉爽,蔬菜好吃,而且空气还特别清新,是夏季避暑的最佳之地 。
尤其是太白和凤县是秦岭南麓的两个县,深秋时分景色的最大特点就是公路两边的高山上,放眼望去,针叶林和阔叶林混杂交织在一起,针叶林那一年四季忠贞不二的苍翠依然如故,而阔叶林则不是变黄就是变红,这更使得色泽尤为绚丽多彩,真是好看极了。
特别是凤县县城以西灵官峡那一带的红叶最为出名。而这个灵官峡正是初中的语文课文,著名作家杜鹏程写宝成铁路建设的名篇《夜走灵官峡》的真实地点,县上不但在此打造建成了灵官峡景区,吸引着四方游客,山坡山的红叶或星星点点,或集中连片,真是美不胜收啊!
说到宝成铁路,作为一名铁道兵退役老兵,又是咱宝鸡当地人,所以对铁道兵修建宝成铁路也做过一些功课。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后,志愿军铁道兵团随之陆续回国,起码有铁1师、铁4师等部队参加过宝成铁路建设,当时铁1师师部驻防宝鸡清姜城,铁4师师部驻防凤县,只是到了1954年8月,中央军委鉴于东南沿海战备需要,改变兵力部署,急令铁道兵集中力量抢修鹰厦、黎湛铁路,才将这些部队集中调往东南沿海去了。
而驻防清姜一带的铁1师同时负责营建任务,铁道兵调往东南沿海时,铁1师留下最强的铁2团继续搞营房建设直到1955年9月全部完成任务才调离。铁一师给清姜留下了工字房、条型房,二层楼房等样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独栋营房共计314栋,那可是用当时苏军图纸建设的,光铺木地板的白皮松木就从东北运来了4个车皮。
这些营房他们根本就没来及住,全部留给了宝鸡市,刚好给国家“一五”建设165个重点项目中的两个重点项目宝成仪表的38和长岭电器的43号信箱厂做了“嫁衣”,后来跟进配套的41、48、81号信箱都分到过铁道兵的营房,妥妥地留下了一座清姜军工城,至今成为清姜军工城好几代职工深深地怀恋。我专门写的一篇《令人难忘的怀恋》反映发生在大秦岭下军民鱼水情的散文在新华网发表后,阅读量达到了168万+,可见这段少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还是深受读者欢迎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宝鸡,由于背靠大秦岭这个中国的“龙脉”之地,有她厚重的周秦文化历史,有何尊里面看“中国”的神奇,有兼具南北方气候风光的特殊地理风情,还有以面食为主的各种美食。
就如市长王勇在电视上所宣讲的:“欢迎各地朋友来宝鸡,看看青铜文明,吃一碗西府臊子面”多么真诚而又朴素的语言啊!欢迎之情尽在其中。尤其是每年深秋季节,随便放眼哪里看看,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各种色彩姹紫嫣红扑面而来,真是美得醉人。谁若要不信,我诚挚欢迎您来宝鸡看看,保证您来了就不愿离开,看了南方看北方,一定想多住几日呢……
【责编 杨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