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招女辅警要会打羽毛球,这事儿到底有没有猫腻?老百姓吵翻了

云朵信箱 2025-02-15 21:11:23

最近广东清远公安局招人的事儿,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招50个辅警,里头有个女辅警的岗位特别奇怪——不要你会抓小偷,但要你会打羽毛球,还得是拿过市级比赛前四名的高手,或者有教练证。这事儿一出来,老百姓的疑问就像炸了锅的爆米花,噼里啪啦往外蹦。

先说这事儿为啥让人上火。现在找个稳定工作多难啊,辅警虽然工资不算高,但好歹是个铁饭碗。结果突然冒出个岗位,要求打羽毛球打到全市前四名,这门槛听着就像专门给某个人定制的。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全市羽毛球打得好的女生本来就少,还要年龄在20到35岁,还要愿意干月薪三四千的工作,这筛下来还能剩几个人?难怪大家怀疑是“萝卜招聘”——就是提前挖好坑,等着特定的人往里跳。

公安局后来解释说,招这个人是要给局里工会的羽毛球队当教练,平时也干辅警的活儿。可老百姓更纳闷了:工会搞活动不是应该自己请教练吗?为啥要占着辅警的编制?这钱可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啊!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学校招语文老师,非要人家会修钢琴,说是为了教职工联欢会表演——听着就离谱。

其实这事儿背后藏着三个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第一,公家招人到底能不能搞“特殊要求”?

比如医院招护士要求会跳广场舞,消防队招人要求会写毛笔字,这些和本职工作八竿子打不着的技能,算不算变相开后门?这次羽毛球事件就像个导火索,把大家这些年见过的奇葩招聘都炸出来了。有网友翻旧账:某地城管招人要求会钓鱼,某法院招书记员要围棋五段,最后都被扒出是领导亲戚中标。这些事儿多了,老百姓自然变得敏感——看见特殊要求,就觉得有猫腻。

第二,特长生的“铁饭碗”值不值?

现在年轻人找工作都算经济账。就拿这次事件来说,能拿市级羽毛球前四的人,去培训班当教练,一小时能赚两三百块。可辅警一个月到手才三四千,还得24小时待命。有网友说大实话:“我要是有这本事,早去开培训班了,谁图这点死工资啊?”这话戳中了一个矛盾:公家单位想招专业人才,但工资又拼不过市场,最后容易变成“关系户专用通道”。

第三,招聘信息为啥总像“猜谜游戏”?

老百姓最气的不是招特长生,而是招聘过程像蒙着层黑布。比如这次事件,公安局光说要招会打羽毛球的,但没说明白:打羽毛球占多少分?用不用现场比赛?入职后每周要教几节课?这些关键信息不透明,大家当然会往坏处想。就像买菜不看秤,谁知道是不是缺斤少两?

这事儿闹大了之后,有明白人说了句公道话:公安系统确实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招个会打球的也不算完全没道理。但问题出在方法上——想要文体骨干,完全可以单独组织选拔,或者给现有员工发补贴请外援,何必非要把辅警编制和羽毛球绑在一起?这就好比家里想养盆花,不去花市买,非要重新装修个带花园的房子,怎么看都像是借题发挥。

要说解决办法,其实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

特殊岗位要公开比武——不是说会打羽毛球吗?那就把所有报名的人拉来现场打一场,全程直播,谁赢谁上。

入职后要定期考核——别招进来就混日子,每个月得带着同事训练,比赛拿了奖才能转正

花多少钱办多少事——要是真需要专业教练,大大方方从工会经费里出钱外聘,别占着辅警的名额。

现在年轻人眼睛亮着呢,就像网友说的:“我们不怕拼实力,就怕有人把比赛规则都写在自家户口本上。”说到底,大家要的不是取消所有特长要求,而是清清楚楚的规则和看得见的公平。

最后扔个问题给大家:

如果你家孩子羽毛球打得全市无敌,你会让他去当月薪4000的辅警,还是去培训班当高薪教练?这事儿要是搁你身上,你会怎么选?欢迎在评论区唠唠大实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