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基因治疗有何发展前景?“四链”人才共论未来医疗

新京报 2025-04-11 13:05:04

4月10日,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举行IQTalk“未来医疗:细胞与基因治疗”轻社交沙龙活动。

CGT(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是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之后,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竞相布局的新赛道,北京市具有原始创新和临床资源优势。活动上,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人才结合自身所在行业,聚焦CGT重点领域的技术与应用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培养,进行了深入讨论。

“未来几年,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

据了解,“IQTalk”是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助力北京发展未来产业的国际化开放交流平台,“I”对应Intelligence,代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人才,“Q”对应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代表新质生产力。

本次活动旨在实现“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交流碰撞,为首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以“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挑战及人才布局”为题,介绍了当今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和科研范式变革趋势,分析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形势挑战,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科研进展及人才培养状况,提出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关思路举措。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王俊峰以“资本助推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为题,分析了全球CGT产业现状。

他表示:“CGT领域投融资金额占2024年生物医药总额16%,其中细胞治疗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因治疗,并购、许可、合作等交易在生物医药领域占比稳步上升。随着中国对医疗投入的增加,CGT领域中国临床试验数量快速增加,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特别是北京正在加速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CGT产业集群,有望成为首都创新的一张新名片。”

细胞与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上发展迅速

在交流环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实体瘤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专家沈琳分享了实体瘤细胞治疗的应用前景。“近年来,CGT在临床应用上发展迅速,在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呈现出很好的前景,但与白血病等血液瘤治疗相比仍有差距,需要探讨肿瘤异质性和免疫抑制环境带来的困扰,以及细胞治疗的高成本问题。”她表示,从总体上看,业界对CGT独特治疗路径的探索正在加快。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教授ScottHansen(斯科特·汉森,美国籍)指出,CGT相关领域多学科交叉特色显著,整合生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将会有效缩短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周期。

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宝洋表示,我国应以审评监管理念和实践的改革为突破口,从制度设计、政策导向、要素供给等方面协同发力,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引导技术向前瞻性、先进性、多元化发展。针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培养审评监管等干细胞产业高端复合性人才,系统提升我国干细胞科技及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

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朱鹏程认为,CGT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临床转化长周期”双重特性,需构建“基础研究—中试平台—临床应用”全链条协同机制。建议北京发挥高校院所集聚优势,强化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优化产业载体与资本支持,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创始人兼CEO何霆表示,生物医药领域硬科技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临床机构联动,能有效加速技术转化与人才储备,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现场,来自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代表企业分别展示了各自的新成果。华龛生物演示了其3D细胞“智”造平台,帮助全球客户建立最为先进的细胞药物规模化生产线的成果,有力支撑我国首款干细胞疗法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艺妙神州展示了多个具备全球首创药潜力的基因细胞药物管线布局,以及核心CAR-T产品的临床进展。赛存生物作为专注于新一代安全型生物样本冻存液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型企业,展示了国际领先的生物样本冷冻保存技术平台,为新型生物医药行业提供精准冻存方案。泽辉生物重点展示了公司在多能干细胞成药研发领域的进展及多款功能细胞药物,涵盖多个已进入II期临床阶段的管线,全面呈现了公司在多能干细胞治疗方向的探索成果。

北京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游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周琪出席活动,来自工信部、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院士专家、外籍人才代表等50余人参加。

新京报记者叶红梅

0 阅读:14
新京报

新京报

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