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位于河南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每逢节假日,“小小讲解员”们声情并茂的讲解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字幕]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解说]在位于河南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每逢节假日 “小小讲解员”们声情并茂的讲解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期]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小小讲解员” 白梓宁
我是“小小讲解员”白梓宁,今年10岁了,正在上五年级。我是去年开始担任“小小讲解员”的。
这是“红薯地里埋银元”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它讲的就是1928年,吴焕先和那些战士们被敌军围困在山上。其实他们旁边就有一块红薯地,可是他们都不敢去刨着吃,因为他们怕违反部队纪律。几天过去了,吴焕先他就决定率部突围,所以他就让大家每人去刨两个红薯吃。他把5块大洋用白布包好,并埋在红薯地里了。从此,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故事迅速传开。
[同期]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小小讲解员” 汪瑞阳
我是“小小讲解员”汪瑞阳,我今年12岁,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担任一名“小小讲解员”。
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这件珍贵的文物,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国(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1932年初传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派秘书方思归用毛笔把草案全文写在了方湾村的一面青砖墙上。革命战争时期,群众想方设法保护它,用黄泥和稻草将其糊盖,才得以保存,直到1966年揭开。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解说]和他们一样的“小小讲解员” 在新县还有很多,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准时“上岗” 为各地游客义务讲解。
[同期]游客 刘妮柯
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我感受到历史更贴近新时代。
[同期]游客 张磊
他们的讲述,让我感觉到,河南这块热土上的历史又活了过来。
[现场音]“小小讲解员”演唱《八月桂花遍地开》
[同期]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小小讲解员” 白梓宁
我对红军的故事也越来越了解了,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同期]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小小讲解员” 汪瑞阳
(第一次讲解)就是喜欢抠衣角,还有手喜欢做什么小动作,还有眼睛不敢看观众。开始了以后,那也不能紧张了,只能去想词去了。讲完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鼓掌,然后都在夸我讲得很好,我当时心里美滋滋的感觉。
[解说]作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拥有365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800多处文物点和167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当地持续开展“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讲解革命历史故事锻炼表达能力。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将大别山中英雄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
[同期]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副馆长 戴璐璐
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脉,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最初,许多报名的孩子还十分羞涩,他们站在展板前会紧张到声音发颤,甚至有些手足无措。经过我们的专业培训和一次次讲解实践,他们也实现了令人惊喜的蜕变。现在,每个人都能够声情并茂为观众讲述大别山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眼神里也充满了坚定与自豪。
“小小讲解员”以青少年独有的视角讲述红色故事,为历史注入新活力,让革命史更加贴近新时代大众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孩子们的讲述对红色历史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在全社会形成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良好风尚。
尚昆仑、王晓飞、贾琨 河南新县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