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横山区老年大学迎来一位特殊的"学生"——来自河南开封的40多岁的市民耿大姐。这位对陕北民俗文化情有独钟的耿大姐,专程乘飞机跨越八百余公里,只为在腰鼓与秧歌的发源地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
与陕北艺术的缘分开始于今年榆林市全国秧歌展演,到榆林旅游的她看到横山腰鼓代表队表演,那震天的鼓声、矫健的舞步瞬间点燃了她内心的热情。
"当时就觉得全身血液都在沸腾,这才是真正的民间艺术!”耿大姐激动地说。此后,她通过网络自学基本动作,在家中始终觉得练不出感觉,偶然机会得知横山区老年大学开设有秧歌培训班的消息后,毫不犹豫买了张机票飞过来了。
一到横山,她便迫不及待地投身到学习当中。在横山当地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耿大姐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陕北秧歌的扭、摆、走,每个动作都有独特的韵味,耿大姐学得一丝不苟,反复练习。而陕北腰鼓讲究的是刚劲有力、潇洒奔放,对于体力和技巧都是不小的挑战,但她也不喊一声累。
“跟我以前见过的秧歌都不一样,我真的太喜欢陕北秧歌和腰鼓了,这里面有股子精气神,每次跳起来、敲起来,我都觉得充满了活力。”耿大姐说:“我希望我把横山腰鼓和横山秧歌带到我们河南开封去,让我们河南开封人也学习咱们横山文化,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横山秧歌的魅力,我希望我们的老百姓也都能像横山秧歌一样,能舞出他们幸福的生活。”
笔者手记:开封到横山,地理距离遥远,可对热爱的追寻让距离不再是阻碍。在和耿大姐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强大感染力。它能跨越地域界限,打破年龄隔阂,让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不顾一切投身其中。
这不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文化传承的动人篇章。耿大姐就像一座桥梁,将陕北民间艺术的火种带回河南开封,未来或许会在中原大地绽放别样光彩。这次交流让我明白,热爱可抵万难,民间艺术传承的力量无穷无尽。只要还有像耿大姐这样心怀热爱的人,陕北秧歌和腰鼓就会在时代浪潮中不断传承、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文/王娜胡奋